拎着温州蝤蛑进北京音乐厅来听听读友聊的这蟹事

浙江新闻客户端 策划 应忠彭 编辑 赵琛璋 制图 陈姝彤“无蟹不成席,一方山水孕育出璀璨的温州文化”“带着蝤蛑去了音乐厅,遇上了尴尬的趣事。”一对蝤蛑勾起不少回忆。浙报集团温州分社推出体现温州人文、地理、风物特色的文化类专栏《瓯江浪花》,与广大读者共飨文化生活、品读瓯越人文。首篇推文《苏东坡也爱上温州蝤蛑?》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读者通过留言、来电等方式,讲述自己那“蟹”趣事,特摘录一二以飨读者。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网友“胖球球”作诗《咏蟹》道:蟹蟹蟹,连爪尺余长。铁色布铠甲,脱壳脂膏香。>>读者“荷花”所作《无题》今朝逮到滚油煎,八爪横行也枉然。通体红红增食欲,秋时蟹肉特新鲜。也有网友推荐了历代文人与蟹有关的那些轶事。>>网友“阿翠”:大诗人李白也曾写过有关螃蟹的诗,他说螃蟹的蟹螯就像金液般鲜嫩,糟丘可以视为蓬莱仙境。这真的是美味最高境界了。>>网友“红豆生南国”:鲁迅先生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加赞赏,有人表示不解,其实鲁迅先生的原话是这样的:“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网友“我是豆豆”:林黛玉写的《螃蟹咏》是我见过最“多情”>>在外温籍人士林娜,回忆起20世纪九十年代,在北京工作,很难吃到生鲜物品,特作短文一则分享偶得家乡鱼虾蟹的趣事。提着温州蝤蛑去北京音乐厅见《瓯江浪花》温州蝤蛑一文,勾起了我这个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温州人与温州蝤蛑以及河蟹的往日趣事。20世纪九十年代,交通运输没有现在发达,在北京很难吃到生鲜物品,除非到高档饭店,那是奇贵。对于我这个出身于温州这一鱼米之乡的饕餮之徒而言,馋家乡的鱼虾蟹久矣。家乡人来京出差,自然会携带些时令的生鲜,最方便携带的当然是蝤蛑河蟹,绳子扎好了,乖乖地不动,维持个两三天没问题。一次,有朋自温州来,给我办公室打电话说给带了蝤蛑,让我下班去宾馆拿。那时没有手机,联系很不方便,突如其来的蝤蛑让我又喜又惊,喜的是可以大快朵颐,惊的是当天晚上约好和朋友去北京音乐厅听音乐会。我想鱼与熊掌兼得,下班后去宾馆拿了蝤蛑,便直奔音乐厅,装蝤蛑的塑料袋便放在脚下。林娜早些年在北京。本人供图(林娜,经济学博士、高级会计师,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音乐会开始了,我和朋友无论如何也无法聚精会神。可能音乐厅内温度有点高,蝤蛑开始不安分起来,在我们的脚下嗦嗦地动。我看朋友一眼,她看我一眼,不约而同地说,别是绳子松了,蝤蛑可别爬出来。就这样台上演奏世界名曲,脚下蝤蛑窸窣作响。我们忐忑地看完上半场,中场休息时,我又看朋友一眼,发现她也在看我,异口同声道:回家吃蝤蛑吧!于是我俩趁休息时间离开音乐厅,回到我的陋室立刻收拾蝤蛑。蒸熟的蝤蛑,红彤彤的盖,一掀开,满满的红膏,值了!拿出一个大可乐瓶,里面装的是温州带来的土酒。原产地酒配原产地的蝤蛑,原汁原味,直至微醺才想起音乐会不知结束没有,相视而笑。另一件趣事是家乡人给带的河蟹,送到我办公室。一个大办公室十个人,那几只个河蟹还不够我与同事分享,索性放在办公桌底下。下班时,我一声不吭拿起螃蟹,走之前特意看了眼塑料袋,感觉有根多余的绳子,心想别是逃了一只个河蟹吧?围着办公桌找了一圈,既没看见河蟹也没听见它吐泡泡的声音,便放心回家了。结果第二天刚进办公室,就见处长“虎视眈眈”等着我,似笑非笑地说:吃独食了吧。原来,前一天一只最大的河蟹成功“越狱”,偏偏爬到他办公桌上,处长一进门就看见了。我只好尴尬地笑了笑,过去把那只螃蟹逮回来,当天晚上大卸八块炒了年糕。螃蟹炒年糕又一道温州美食。温州的蝤蛑和河蟹,要说爱你不容易。【浙江新闻+】邀您一起参观住“公寓”的温州青蟹《苏东坡也爱上温州蝤蛑?》一文刊发后,也引发了水产专家和青蟹养殖户的关注。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副所长蔡景波介绍了温州青蟹的分布、养殖技巧等科普知识。洞头大门镇东川合作社介绍,“蟹公寓”里的青蟹们一只只肥美壮硕、新鲜可口。此青蟹是采用室内养殖模式,每只青蟹都能享受到“豪华私人公寓”,养殖人员严格把控水温、PH值、盐度等各项指标,以达到上佳的青蟹质量。届时,我们将组织读者网友代表实地参观“蟹公寓”,敬请期待。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