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抽水博主御用老演员演技在线几十斤的老鳖到底啥来头

对于深居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打开手机看看直播成了休息时的一大乐趣,不过节目效果再好的剧本也有看腻的时候,而类似上山下海捞鱼摸虾的户外直播,就如同拥抱大自然的一股清流,特别是看似不起眼的鱼塘,平平无奇的滩涂,用抽水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收“大货”非常吸引人,于是借助短视频平台的推广,一时间成为了流量巨大的板块。

在一众“大货”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小池塘里挖出十几斤甚至几十斤的老鳖了,这一下让从来没接触过这种鱼塘的观众,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认为这种“宝藏”鱼塘真的存在,先不说小鱼塘翻出这么大的老鳖有没有科学道理,单从视频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就算这些老鳖是“老演员”,只要能让观众看完视频,它们的演技就是被认可的,那么,这动不动就几十斤的老鳖到底什么来头?论演技,还得是“美国演员”

从小我们就知道“千年王八万年龟”的说法,这给很多人留下了老鳖体型大小的想象空间,活得越久,体型自然越大,但野生的中华鳖让它自由生长,超过5斤的也非常的罕见,更别说长到十几斤甚至几十斤了,那这些户外抽水博主的御用“老演员”到底是什么品种的鳖呢?

答案是来自美国的佛罗里达鳖。

佛罗里达鳖原产于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乔治亚州、佛罗里达州和阿拉巴马州,这种鳖体表光滑,裙边宽厚,腹部全白,背甲分布着大量的黑色弥散性色斑,背甲前缘有点状如同珍珠的疣粒,因此佛罗里达鳖也被称为珍珠鳖。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不少人开始将目光放在了滋补良品野生鳖的身上,但是原产于我国本土的中华鳖,那生长速度实在太慢了,基本上能捕获的也就拿来熬汤,因为太小基本没啥肉可以食用,于是这种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出肉率高、繁殖能力强的佛罗里达鳖被引进国内养殖,专门供人食用。

这种鳖的生长速度非常惊人,粗放养殖的情况下,一般养殖不到3年的时间,体型较大的雌鳖平均体重就能达到4公斤,等到饲养5年,它们的体型还能再翻一倍,而精心饲养3年的中华鳖,最大个体也不到3公斤,平均体重在1.3公斤,体型差距之大,一时间成了各地养殖基地的热门品种,海南、广东、广西、江苏、湖北、山东等16个省都有佛罗里达鳖的养殖基地。肉质太差让佛罗里达鳖外逃,成为入侵物种

佛罗里达鳖的肉是长得快了,为什么在原产地美国没有成为当地人的食物?很大原因在于肉质实在太差,不仅发柴,味道也不算好,在那个“科技与狠活”还没有研发出来的年代,这种肉的味道实在一言难尽,调味料根本无法掩盖,所以市场反映并不好,很多养殖户不得不处理掉这些“烫手山芋”,一部分流入自然水域的佛罗里达鳖,开启了它们的疯狂之路。

在美国,佛罗里达鳖的主要天敌是短吻鳄,以及水獭、美洲狮等捕食者,快速的生长速度能帮助佛罗里达鳖尽快获得体型优势,以对抗捕食者的进攻,而在我国水域,根本没有正了八经的凶猛捕食者,鳄鱼倒是有,扬子鳄在它面前像个吉祥物。

没了天敌带来的生存压力,佛罗里达鳖凭借巨大体型真可谓是横冲直撞,佛罗里达鳖的食性非常杂,水中的鱼虾蟹贝螺都在它的食谱中,甚至在没有活食的情况下,水草以及生活垃圾都能吞食,于是,佛罗里达鳖的泛滥成灾是不可避免的。

在一篇名为《黄河中游流域外来龟、鳖类对原有种类的生态威胁》论文中提到了这种鳖对环境的巨大影响,文中指出在黄河中游已经发现诸如佛罗里达鳖、鳄龟等凶猛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严重威胁本土龟鳖的生态位,而黄河中游湿地保护区内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无疑给了这些外来物种带来了特殊庇护。

佛罗里达鳖泛滥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并不是空穴来风,上世纪80年代,西班牙将佛罗里达鳖当作经济鳖种引进国内后,这些繁殖迅速的大型鳖很快侵占了西班牙大大小小的水域,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间,发展成了几百万规模的入侵大军,时至今日依然荼毒西班牙,据统计由于佛罗里达鳖的入侵,西班牙至少有三种鳖的数量大幅减少至濒临灭绝。“无脑”放生,让控制佛罗里达鳖更难一层

近些年 ,全国各地“无脑”放生入侵物种的新闻已屡见不鲜,9月10日,3人带着入侵鱼种“清道夫”在广西百色市澄碧湖水库放生引发网络热议,其中一名放生者还表示一直有放生的习惯,以前经常放生一些鲤鱼等普通鱼类,这次在市场买的清道夫鱼并不了解其生态危害性,这一“无脑”举动,使得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人员立即对澄碧湖水库进行拉网式围捕,影响非常恶劣。

对于佛罗里达鳖的“无脑”放生,也有着类似的情况,很多放生者在菜市场花很少的钱买很多“便宜鳖”去附近水域放生,当然放生的如果是野生的中华鳖,这个行为当然无可诟病,但往往野生的中华鳖可不是一般价钱能买到的,于是选择了人工养殖鳖,或者是体型更大更便宜的佛罗里达鳖。

至于认不认识放生的是入侵物种佛罗里达鳖,放生者基本不认识,或者根本不在乎,这种行为的背后,也导致全国频频出现野外水域捕获十几斤老鳖的新闻,可见佛罗里达入侵的严重性,要远比那篇论文描述的严重得多。

这么看来,抵御佛罗里达鳖的入侵,并不单单是专业人员的事,我们普通人也应该用正确的眼光对待这种入侵鳖种,共同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