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塘田联作南方生态养虾新出路

“大头虾”是粤语的高频词之一,用来形容一个人很粗心,丢三落四。但水产中的“大头虾”却是虾界著名的“大长腿”——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等,俗称罗虾或罗氏虾。其外形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比身还大的头以及一双蓝色的长螯。因此,人们又喜欢称其为“大头虾”。罗氏沼虾原产于东南亚,在泰式餐厅里经常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身为世界上养殖产量排名前三的虾种之一,素有“淡水虾王”之称。因罗氏沼虾膏黄香甜、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且拥有其他虾类望尘莫及的超大体型,自1976 年从日本引入中国后,越来越受国人的喜爱,甚至不少人认为,它的美味胜过小龙虾。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和可观的利润回报,造就了近年来的罗氏沼虾养殖热。然而,让虾农们趋之若鹜的“虾中新贵”,却不是好伺候的 “小主”。


▲ 头大螯长的罗氏沼虾(图片源自网络)

01让人“头大”的“大头虾”

谈起罗氏沼虾的养殖,不少虾农都直呼“太难了”,为了养出个头大的虾,每个养殖阶段的营养护理和管理问题都至关重要。罗氏沼虾的养殖要经历投放虾苗、投喂饲料、水质调控、健康监测、病害防治和拖网捕捞等一长串的生产环节。而在长达5至6个月的养殖期,不仅饲料要根据虾的生长阶段不同而做出变化,营养成分也需要适时调整,包括添糖、加钙和补充维生素与益生菌,从而保证虾的营养均衡、肠道健康和顺利蜕壳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影响整个养殖过程的进展,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和失序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 采集幼虾观察虾子健康状态

02罗氏沼虾养殖的“生死劫”

罗氏沼虾的养殖可谓是难关重重。首先,它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通常只能在20~34 ℃的温度下正常生存和繁殖,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范围,虾就会反应迟钝甚至死亡。其次,管控水质尤为关键。当水中的可溶性氮磷等富营养成分含量太高,蓝藻(Cyanobacteria)等浮游藻类就会爆发式生长,它们一方面在夜间消耗水体溶氧,另一方面在养分供应不足或环境突变时又会大量死亡(俗称“倒藻”)并释放各类有毒物质;当水体中的残饵和粪便不能被及时分解转化,过度积累又会导致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等致病菌和聚缩虫(Zoothamnium)、钟虫(Vorticella)等病原虫的大量滋生以及引发塘底缺氧;即便残饵和粪便被充分分解,氮素的某些代谢产物(如NO2–-N和NH4+-N)的含量过高,也会危害虾的健康或造成潜在威胁。


▲ 传统罗氏沼虾养殖之痛(图片源自网络)

此外,池塘里的尾水和塘底的污泥若直接排到周围的河流与湖泊,其富营养物质和各类病原还会污染这类水体,进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危害下游的虾类养殖,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和养殖后的水处理不容忽视。但这类水体的体量大、污染物含量低,导致常规的水处理技术因成本高和处理效能不足而不能适用。


▲ 养殖尾水乱排放危害大(图片源自网络)

03塘田联作实现循环式清洁生产

不难看出,罗氏沼虾养殖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和养殖后的尾水处理,而基于生态养殖理念下提出的虾稻塘田联作是很好的破局。它是基于罗氏沼虾与水稻在生态位上的不同,而在氮磷等物质流通上形成后者对前者的承接,以及后者对前者生存环境中的温度、富营养物质含量等理化因子的改善,从而形成的一种良性互补的局面。同时,这种将渔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污染物作为有机肥料输入到农业生产环节的生态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是一种彻底、低能耗且生态友好的终极解决之道。


▲ 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养殖模式

罗氏沼虾-水稻塘田联作养殖模式,是在罗氏沼虾养殖期间使养殖塘和其旁边的稻田的水面连通,然后在养殖塘底沉积物的聚集区使用潜水泵将底层污水抽到稻田里,利用包括水稻和各类反硝化与异养菌群等实现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和吸收,并借助水稻遮阴形成对养殖水体的局部降温。此外,由于罗氏沼虾有较强的领地意识并好打斗,在蜕壳体弱期间(俗称“软脚虾”)尤其需要遮蔽物来躲避伤害,而稻田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同时因为水稻丰富的根系可以从水体和泥土里直接吸收氮磷等养分从而净化水质,通过这种“根圈效应”可富集多种微生物菌群一起参与环境中的物质转化。因此,稻杆自然地成为了罗氏沼虾栖息、遮阳和避害的“青纱帐”。


▲ 水稻在罗氏沼虾养殖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水稻称得上是罗氏沼虾养殖中的“神助攻”。通过验证,虾稻塘田联作下的池塘水温可降低0.82 ℃,这看似微小的变化足以在高温期为罗氏沼虾提供更舒适的生长环境。除此之外,NH4+-N、NO3–-N、NO2–-N、PO43-P和COD 等水质指标分别下降了 42.76%、34.06%、65.49%、56.36%和47.01%,且总体更加平稳,这对减少虾子们的应激、生病极为关键。最终,这种模式下的罗氏沼虾实测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了3 825 kg/hm2,成活率为68.8%,远高于传统模式的平均水平(分别约2 250 kg/hm2和30%)。


▲ 塘田联作为罗氏沼虾营造更安全舒适的家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冲洗塘底流出的污水经稻田的沉淀和净化后,NO2–-N、NH4+-N、PO43-P、COD、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等水质指标分别降低了67.8%、73.6%、91.3%、92.3%、99.4%、82.02%和78.92%(数据未发表),例如NO2–-N质量浓度由0.015 3 mg/L降至0.006 7 mg/L,NO3–-N由0.344 1 mg/L降至0.121 9 mg/L,NH4+-N由0.424 2 mg/L降至0.051 0 mg/L,PO43-P由0.502 2 mg/L降至0.066 5 mg/L,主要病原菌弧菌的数量则由590.17×103个/mL降至4.75×103个/mL,极大地降低了这类废水对周边河流等水域的污染。

04探索南方养虾新模式

虾稻塘田联作模式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种养模式,除罗氏沼虾外,也成功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等虾类养殖。该模式下,水稻与养殖虾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关系,一方面,水稻有效改善了虾的养殖环境,显著提高了养殖产量,同时解决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虾类养殖中存在的水质劣化和养殖尾水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虾可食用田间的杂草、虫卵等生物,从而减少稻田的虫害,促进水稻的生长。虾在稻中游,稻在虾田长,有效实现了农业的多样化发展,创造可持续的养殖环境,最终使虾类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

秦金华,朱长波*,张博,李婷,苏家齐,陈素文,李俊伟. 塘田联作对池塘水质及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J].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16(3): 10-17. (点击论文题目可浏览全文)

撰文|张博,朱长波

编辑|章丽萍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