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猪的蓝耳风险和驯化

 



在后非瘟时代,猪场蓝耳病的发病和防控也进入了新的模式。一旦母猪场感染非洲猪瘟病毒,清群是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已经很少有猪场会选择“拔牙”的方式,因为成功率很低,浪费时间、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还错过了清群止损的时间。

猪场清群后,往往会引进非瘟和蓝耳双阴的后备猪重新饲养。所以很多猪场都是蓝耳阴性转阳之后的发病。转阳的因素有很多,因为蓝耳病毒的传播能力要比非洲猪瘟病毒强很多,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是最常见的还是引种的时候带入蓝耳病毒。

很多祖代扩繁场标榜蓝耳双阴,但实际上只能做到后备猪抗原阴性。当后备猪在进行了长距离运输,进入猪场后备舍后,很可能会转阳,向环境中、向经产母猪散毒。

猪场后备猪的引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引的后备猪,一种是自留后备。

外引的后备猪,最大的风险就是引进新的蓝耳毒株比如近年来流行的NADC-like系列和欧洲株等。当猪场发病检测到蓝耳病毒时,往前回溯原因,常发现引种了后备猪或者购买并使用了外来的精液。同时,外引的后备猪如果驯化不足,对本场的蓝耳旧毒株认识不充分,那么待后备猪进入生产群后,在怀孕期感染蓝耳病毒,则可能出现头胎流产、仔猪PED等问题。所以外引后备猪的问题往往是双向的,后备猪将新毒株传给经产母猪,导致整个猪群蓝耳爆发;经产母猪将旧蓝耳病毒传给后备猪,导致后备猪群不稳定,各种继发感染。头胎所产的断奶仔猪淘汰率高。

自留后备猪,在蓝耳阳性场,虽然携带毒株的种类与经产母猪一致,但当后备猪与商品肥猪混养时,由于饲养密度、防疫投入相对不足,所以后备猪体内可能携带大量的蓝耳病毒,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停止排毒。自留后备的问题也不是单向的,后备猪驯化时间不充分,各种病原处在排毒期就进入配种舍,可能导致经产母猪群不稳定;同样是后备猪驯化不充分,对蓝耳的抵抗力没有经产母猪好,导致自留后备猪在头胎时表现较严重的繁殖障碍。

不论是外引的后备还是自留后备,要想平安入群,合适时间的隔离驯化是必不可少的。驯化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是让后备猪适应经产母猪群的各种病原,并产生抗体;第二是让后备猪在驯化阶段尽量停止携带的病原向外散播,不感染经产母猪。针对后备猪蓝耳病的驯化,则需要根据蓝耳病毒的特点,做到更加细致。

后备猪蓝耳病的驯化一般有三种方式:疫苗免疫、阳性血清注射、经产母猪同栏驯化。

疫苗驯化是大多数父母代猪场选择的驯化模式。通过在配种前免疫两次蓝耳疫苗让后备猪产生蓝耳抗体。疫苗可选择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致力于蓝耳转阴的猪场,一般不免疫蓝耳活疫苗;蓝耳灭活苗一般要免疫蓝耳阳性后备猪。需要注意的是,蓝耳活疫苗免疫后,也需要待疫苗毒不再排毒,后备猪才能进入配种舍。

血清驯化是“大厂”才能用的模式。首先需要分离母猪群的蓝耳病毒,并在蓝耳阴性肥猪上进行复制。抽取血清后要了解蓝耳病毒的滴度,并检测没有其他危害性病原。血清驯化在猪场蓝耳毒株比较单一的时候会更安全一些,但猪场往往是毒株数量较多,且与现有疫苗无法匹配的时候选择,血清驯化的风险就会加大。所以目前很少有猪场选择血清驯化。

经产母猪驯化是选择健康且准备淘汰的经产母猪与后备猪在后备大栏里同栏饲养。通过经产母猪向外排毒,自然感染后备猪。这种方式对蓝耳病的驯化并不十分“友好”。首先不确定经产母猪是否会向外排蓝耳病毒;其次蓝耳病毒在猪只之间传播,容易让蓝耳弱毒反强。但是经产母猪驯化可以用在其他很多细菌性病原的驯化上。

总之,后备猪的引入和选择是导致猪场出现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后备猪的引种和驯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对蓝耳病的驯化要让后备猪了解经产母猪体内的蓝耳病毒。进入定位栏之前要让后备猪不排毒,这就需要在隔离驯化阶段,每个月爱乐新的使用,配种前全群爱乐新的使用,保证后备猪短时间内结束蓝耳排毒,并群时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之间没有互相的蓝耳病毒传播,为猪场后备猪安全入群提供有效的辅助工具。







关注客服微信号获取更多资讯


客服微信号 : 13482759896

手机号:13482759896

视频号:伊科拜克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