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饲料价格竟比大米贵中国人该如何实现吃肉自由

据路透社3月14日消息,阿根廷政府宣布,立即暂停豆油和豆粕的出口许可。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豆粕、豆油、葵花籽油和花生油的出口国,以及大豆第三大出口国。

这一决定无疑会影响全球大豆产品供应、引发市场担忧,同时在俄乌战争冲突的阴影下,该决定会进一步促使部分国家开始收紧出口政策,粮食进口国面临供应短缺压力,只能将需求转向来自美国和巴西的替代品。

从全球范围来看,阿根廷此举甚至可能让本不乐观的全球粮食供应环境雪上加霜。养殖业少“吃”豆粕行不行?

我国养殖业的饲料配方结构以玉米、豆粕为主。豆粕是大豆压榨生产食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在全球动物养殖中广泛使用。

其实玉米、豆粕并不一开始就是畜禽饲料主角,转变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这之前,剩饭剩菜、酒糟麸皮、杂粮杂豆、草秧秸秆饲养家禽牲畜已经持续了几千年。

合成动物蛋白质需要多种必需氨基酸,豆粕内含的多种氨基酸组成较为接近动物需求,即使不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也足够平衡家禽和猪的营养需求,促进吸收。

不仅如此,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的豆粕还能用于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帮助奶牛提高出奶量,帮助鱼类满足对氨基酸的需要,促进生长。

每吨大豆可产豆粕约780公斤,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每年豆粕产量为7000多万吨,豆粕凭借其丰富的营养、高效的利用率和广泛的用途,成为了饲料行业饱受青睐的原料。

加之世界上大多数动物饲料,都会添加至少20%的豆粕。因此,豆粕的价格浮动,势必会影响到市场上各种肉类的供应。疯狂豆粕期货价格比大米高

中国是最大的豆粕消费国,庞大的养殖业需要饲料豆粕。但我国饲用豆粕主要来源于进口大豆压榨生产,直接进口豆粕较少。

同时,大豆进口量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2020年大豆进口量超过1亿吨,2021年进口量9652万吨。

目前,巴西和美国是我国进口大豆的首要渠道。2021年,从两国进口大豆总量高达9046.3万吨,占比合计为93.73%。

进入2022年,中国豆粕期货价格一路飞升。截至2022年8月,中国豆粕期货价格升至4298元/吨。早在3月时,国内多地豆粕现货价格更是突破5000元/吨大关,堪为历史少有。

与之做对比的是,近期广东早籼米批发价为3760元/吨,泰国香米也才 3313 元/吨,越南大米则为3113 元/吨。

豆粕价格的一路上行,对下游饲料、养殖环节带来压力,众多养殖企业正在通过科学调整配方、降低蛋白用量等方式减少豆粕价格飞升带来的饲料成本压力。造成国内豆粕价格上涨的原因?

01 南美大豆减产后,

国际市场大豆供应收紧

受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干旱影响,南美大豆主产三国产量预估较高点回落近3000万吨,巴西大豆产量从预估的1.44亿吨下降到1.27亿吨。

阿根廷大豆的产量则从预估的5100万吨下降到4350万吨,巴拉圭大豆产量则从预估1050万吨下降到530万吨。

中国有64%的进口大豆依靠巴西和阿根廷,面对南美三国大豆产量一再调降,传导至国内则是进口大豆成本不断攀升,助推豆粕价格居高不下。

02 乌俄冲突加剧,

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居高不下

受乌俄冲突影响,加剧农产品市场供应紧张格局,期间油脂、小麦、玉米价格纷纷冲高。此外,由于国际地缘形势的变化,全球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如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等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限制农产品出口,其中阿根廷降最新的豆油、豆粕出口税率提高至33%。在此大背景下,国内豆粕价格间接受到一定的不确定风险溢价。

03 国内下游恢复不及预期,

消耗豆粕能力有限

截止到第23周全国大豆库存为585.17万吨,南美大豆集中到港,国内大豆港口库存已连续三个月回升,大豆库存增势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推动油厂大豆压榨量上升。

但国内下游恢复不及预期,消耗豆粕能力有限,导致油厂胀库停机频繁,使得国内大豆库存大幅增加。

8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为690万吨,虽然国内大豆供应充沛,如下游需求豆粕消费能力跟不上油厂大豆压榨量,大豆库存后期仍有可能继续累库。

04 疫情影响豆粕运输,

下游养殖企业豆粕刚需仍在

3月中旬以来,伴随着全国公共卫生事件影响面扩大,全国除新疆、西藏及宁夏少数区域未受影响外,上海、天津、深圳等沿海城市其它区域均有不同程度数量的确诊病例。

导致部分港口作业效率降低,大豆和豆粕物流运输受影响。在此特殊时期,下游饲料养殖企业对短期豆粕现货的需求不减反增,哪怕是高价豆粕现货依旧不缺乏买单的刚需。如何破解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现代化的养殖业,不可能摆脱对饲料的依赖。豆粕的价格,不仅关系着成千上万养殖从业者的生计,也影响着每个消费者的“吃肉自由”。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如何破解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01提高大豆自给率,减少进口依赖

近年来,中国每年进口大豆数量都超过国内消费量的80%,对外依存度很高。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中国增强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扩大大豆面积,提高大豆单产,从而提升大豆产能十分必要,有利于降低对外依存度,增加自给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大豆产能提升工程,要坚持“扩面积、提单产”双轮驱动。

在扩种大豆上,中国提出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引导东北地区扩种大豆,在黄淮海、西北、西南等适宜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今年力争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确保豆制品等食用大豆产品国内自给。

继续坚持大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提升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加大攻关,选育出一批大豆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实现了品种数量和质量的双增长。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散重复和低水平竞争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重要性状基因发掘方面缺乏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狭窄。

此外,我国大豆分布区域广,产业集中度低,种子企业经营效益差,尚未成为大豆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育种工作主要由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承担,育种规模小,育种力量与资源分散,导致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进度缓慢。

02致力寻找豆粕替代品,潜力巨大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积极开辟新饲料资源,引导牛羊养殖减少精料用量,通过“提效、开源、调结构”等综合措施,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推行低蛋白日粮、用足用好蛋白资源、优化牛羊饲料结构。

数据显示,我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成效显著。2021年全国养殖业饲料消耗量约为4.5亿吨,豆粕用量在饲料中的占比为15.3%,比2020年下降2.4个百分点,节约豆粕饲用量108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

专家测算,如果政策得力、措施到位,养殖业还可实现豆粕减量2300万吨以上,折合减少大豆需求近3000万吨,相当于2.3亿亩耕地的大豆产出。

而对于企业来说,饲料成本持续走高,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改变饲喂方式,降低养殖成本,迫在眉睫。

合肥拉塞特机器人经潜心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及现代化先进管理理念打造轨道视觉机器人、智能精准饲喂器和智能管理云平台,将助力养殖企业提高养殖收益,最终实现产业升级。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