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柑橘种植的产业中农户行为理论对产业发展有何指引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定义,农户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家”,这个定义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方面是从事农业生产,另外一个层面是具有家庭属性。相比“家庭”概念,“家庭”更偏亲属关系,而“农户”概念更有利于研究其经济行为。农户行为指农户在经济活动及生活活动过程中做出的各种选择和决策。分领域来看,农户行为可以包括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生产行为进一步分解来看,可以涵盖种植决策行为、生产投入决策、技术采纳决策、资源应用决策等。

农户理论可以分为三大学派,包括组织与生产学派、理性小农学派、历史学派。组织与生产学派代表人物为俄国农业经济学家恰亚诺夫,其在代表作《农民经济组织》中基于家庭周期说和劳动一消费均衡论,研究提出小农自给自足,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家庭消费,小农追求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劳动力辛勤程度与家庭成员需求满足程度之间的某种均衡,相应小农经济行为是非理性的、保守和落后的。

后来,匈牙利政治经济学家波兰尼和美国经济学家斯科特均延续了小农非理性行为论。理想小农学派代表人物为舒尔茨,在其著者《改造传统农业》中,舒尔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家庭农业特征,并提出“贫穷但有效率的假说”。舒尔茨认为,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农户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出现无效率的现象较少。后来,波普金深化了该理论,提出“理性小农”,假说,也就是把农户当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主体来看待,农户的行为是经济理性的,在进行选择和决策时会做出理性行为。

历史学派代表人物为黄宗智,他提出独特的“拐杖逻辑”,即农户家庭的收入来源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业生产收入,另外一部分是非农务工收入,而且非农务工收入是农业生产收入的“拐杖”。其背后的逻辑是“半无产化”,也就是在小农家庭结构中,家庭不能解雇内部中多余的劳动力,进而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形成无产雇佣阶层,这些剩余劳动力只能依旧依附在小农经济上。

在研究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华北和长江三角洲的农户经济时,他对当时的中国农户进行了经典描述,他认为中国小农是一个追求利润者、维持生计的生产者和受剥削的耕作者的复合体,而非西方经济学中可以单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个体。

国内经济学者深化了农户行为理论。提出农户的理性行为受制度影响,当在完全自给自足的制度条件下,农户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当在完全市场经济的制度条件下,农户追求的目标是经济利润最大化,当半自给自足的制度条件下,农户追求的最大目标是以上两个目标的复合。

邓大才提出社会化小农假说,他认为随着社会和时代发展,农户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决策的约束条件变为货币约束,农户追求的是货币最大化,而非生存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同时,确定农户的行为和动机应因户、因地、因时、因需求层次和发展阶段,而不能简单归纳为利润追求者、生产满足者和效用追求者。

部分内容将研究的产业中户选择融入价值链不同合作方式的影响因素,其中合作方式包括销售合同、生产合同和股权合作。目前,我国柑橘市场基本上完全市场化,农户同时需要考虑种植和市场环节风险与收益以及投入的果园建设投入,所以农户在决策时更多考虑是货币的最大化,而非单纯的生存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

结合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基于以上竞争优势理论、价值链理论、利益分配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及分析,形成以下逻辑分析框架。在整体分析框架下,从市场端及消费者向价值链内部开始,沿着“价值实现~价值创造~利益分配~有效组织~农户融入”这一逻辑链条,系统分析品牌柑橘价值链及问题,并探讨哪些因素显著影响农户选择不同合作方式。首先,基于竞争优势理论分析品牌柑橘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品牌柑橘发展,必须在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和壁垒。根据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柑橘品牌企业可以通过差异优势、成本优势和集中优势获得而竞争优势,分析这几种优势需要对柑橘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深入了解,进而评估建立不同优势的潜力。品牌柑橘不同于工业品,单纯依赖成本优势和差异优势均面临较大挑战,在差异优势导向下同时做好成本控制成为更为理想的路径。

其次,基于价值链理论分析品牌柑橘价值体系及价值创造。品牌柑橘建立竞争优势需要价值链上下游主体协作完成。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如何建立和发展品牌来为农产品带来整体优势,但是没有深入分析采取举措的原因和动机,以及不同环节应该协作。通过价值链理论分析,可以识别出柑橘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找出品牌柑橘可以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并理解这些活动如何创造价值,为下一步研究利益分配创造良好基础。

再次,基于利益分配理论研究品牌柑橘利益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和优化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利益分配导向采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对于品牌柑橘来说亦是如此。只有品牌柑橘价值链的各主体分配到相应合理的收入,合作联盟才能产生,进而促进价值链增值。

品牌是价值链增值的重要因素,品牌建设需要长期资金投入和承担品牌危机风险,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有利于企业加大品牌投入和实现价值链增值。同时需要关注的是,我国柑橘种植环节小农特征显著,在利益分配中需要考虑到其面临的不利地位。

最后,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和农户行为理论研究如何将品牌企业、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对于品牌企业来说,在满足其定位消费者群体的前提下,需要评估自身实力和当地环境来决定“购买还是生产”,也就是采用何种组织模式。近年,随着乡村振兴振兴战略推进,柑橘行业规模化程度加快,农户经营规模和行为也出现分化,这对农户选择合作方式也带来新的思考。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