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技术

  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羊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症状的疾病。

  专家解病。⑴病原:肝片吸虫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35毫米、宽5-13毫米。自胆管内取出的鲜活虫体呈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头锥后方扩展变宽,形成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生有许多小刺。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腹吸盘在肩部水平线中部。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前方。虫卵呈椭圆形,黄褐色;长120-150微米、宽70-80微米;前端较窄,有一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

  ⑵流行特点:本病呈世界流行性,是我国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外界环境和季节对本病的流行有很大的影响。温度、水和淡水螺是肝片吸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所以常流行于河流、山川、小溪和低洼、潮湿沼泽地带。特别在多雨年份和多雨季节,由于淡水螺类剧增,本病流行严重。我国南方9-11月份,北方8-9月份,羊感染最为严重。

  ⑶症状:a、急性型病羊,初期发热,衰弱,易疲劳,离群落后;叩诊肝区半浊音界扩大,压痛明显;很快出现贫血、黏膜苍白、红细胞及血红素显著降低等症状,严重者多在几天内死亡。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是因在短时间内遭受严重感染所致。b、慢性型病羊,主要表现消瘦,贫血,黏膜苍白,食欲不振,异嗜,被毛粗乱无光泽、且易脱落,步行缓慢;眼睑、颌下、胸下、腹下出现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肝脏肿大。病情逐渐恶化,最后可因极度衰竭死亡。较多见于患病羊耐过急性期或轻度感染后,在冬春转为慢性。

  ⑷剖检病变:剖检急性型病死羊的病变,可见急性肝炎和大出血后的贫血变化;肝肿大,包膜有纤维素沉积,常见有2-5毫米长的暗红色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和少量幼虫;腹腔有血红色液体,呈现腹膜炎病变。慢性型病例主要呈慢性增生性肝炎和胆管炎变化,肝实质萎缩、褪色、变硬、边缘钝圆,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胆管肥厚,扩张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表面;胆管内有磷酸钙和磷酸镁等盐类沉积,而使内膜粗糙;胆管内充满虫体和污浊稠厚棕褐色的黏性液体;胸膜腔及心包内积液。

  ⑸诊断: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剖检病变,以及粪便检查中找到虫体和虫卵等,进行综合性诊断。

  专家治病。①预防:a、定期驱虫,驱虫的次数和时间必须与当地的具体情况及条件相结合。如每年进行1次驱虫,可在秋末冬初进行;进行2次驱虫,另一次驱虫可在翌年的春季。b、及时对畜舍内的粪便进行堆积发酵,以便利用生物热杀死虫卵。尽可能避免在沼泽、低洼地区放牧,以免感染囊蚴。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并保持水源清洁卫生,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轮牧方式,以减少病原的感染机会。c、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生活在低洼阴湿地区。消灭中间宿主可结合水土改造,以破坏螺蛳的生活条件。流行地区应用药物灭螺时,可选用20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或2.5毫克/升的血防67对椎实螺进行浸杀或喷杀。

  ②治疗:a、硝氯酚(拜耳9015):按每千克体重4-5毫克,1次灌服,驱除成虫有很好疗效;b、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5-25毫克,1次灌服;c、三氯苯唑(肝蛭净):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1次灌服,对发育各阶段的肝片吸虫均有效;d、溴酚磷(蛭得净):按每千克体重16毫克,1次灌服,对驱除成虫和幼虫均有很好疗效;e、硫双二氯酚(别丁):按每千克体重80-100毫克,灌服,对驱除成虫有效;f、碘醚柳胺:按每千克体重7.5毫克,1次灌服,对驱除成虫和6-12周未成熟的肝片吸虫均有效。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