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一二三,起!”伴随着渔民们的吆喝,渔网收拢,一条条青鱼蹦出水面。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的鱼塘前,鱼跃人欢。
春节将近,捕捞、去鱼鳞、切块、包装……每天晨雾未散,大家就已各司其职,忙得不可开交。“老板,来6盒整条的甘露青鱼,现在拿走!”鹅湖镇圩厍村直销点前,买鱼的客人络绎不绝。“我们每天早上7点多开始工作,有时要加班到夜里12点,赶第二天的订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几天生意好,最多一天卖出了500多条青鱼。
鹅湖镇多河荡,素有“水产之乡”的美称。目前,全镇青鱼养殖面积约1650亩,年产量约200万斤。“我们这里的青鱼吃得好,蛋白质含量高。”渔民杨雪英笑着告诉记者。
“2000年前后,我们这里开始扶持甘露青鱼产业发展。”鹅湖水产协会秘书长朱歆峰说,江苏无锡现代渔业产业园应运成立,通过养殖培训、技术改良、设施提升等措施,帮助农户优化养殖、提高技术。目前,商品青鱼的养殖密度从原来每亩100条提升到200条,农户收入大大改善。产业园还帮助农户进行鱼病监测防治,并形成订单、商超合作、线上销售、直销点售卖四大销售模式,为农户提供从养殖到售卖的全链条服务。
江南一尾鲜,八湖聚福地。岁月变迁,甘露青鱼已不单单是年夜饭里的一道菜和一句“年年有余”的新春祈愿,还是几代人心中的一份情怀与传承。“这才是品牌的意义。”朱歆峰说,他的爷爷也曾从事青鱼养殖,这里不少渔民都对青鱼有着特殊的情感。从散户养殖到集中养殖,标准化、机械化的水产养殖基地不仅能够提升产量,也有助于集中力量打造好品牌,形成品牌优、农户收益高的良性循环。目前产业园内有合作农户约24家,产量达80万-100万斤,占总产量的50%左右。
为青鱼设计专属包装盒;进行青鱼深加工,制作净菜、预制菜等市场契合度较高的产品;打造青鱼IP,使用青鱼形象卡通人物“有鱼家族”作为宣传形象大使,通过研发文创产品等方式宣传……近年来,鹅湖镇全方位发力打响本土品牌、扩大品牌效应。
据鹅湖镇文化旅游科科长华舟玲介绍,鹅湖镇将通过甘露青鱼等本土特色品牌建设,打造“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线;联合周边地区,打造“漕湖—鹅真荡”生态绿色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区;依托白米荡EOD项目,打造“产业+品牌+特色”的乡村振兴项目,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
新华日报·交汇点见习记者 李顺顺/文 房雅雯 李顺顺/视频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