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自由飞翔记中卫市女商商会会员张琳的创业故事
作者:任红玉
这两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翻开宁夏华琳源农牧有限公司张琳总经理的创业史,深以为然。
今年五十岁的张琳从22岁开始步入家禽养殖行业,从蛋鸡孵化到蛋鸡销售又到商品鸡的养殖,经过十三年的摸爬滚打,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国内都少有人问津的养殖致富之路开始创业,经过15年的发展,张琳从当初5万元的启动资金发展到如今产值过亿的特色养殖有限公司,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巾帼建国标兵;她创办的宁夏华琳源牧业有限公司也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农业部综合开发产业化扶持企业。她的企业也发展成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中国农业大学专业制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也是中卫市扶贫示范企业。
一、筑梦之路
张琳出生于中卫市柔远镇,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几年的农田生活锻炼了她吃苦难劳的品质。1994年她成家后,因为爱人在宁夏恒泰元种禽有限公司从事小鸡苗的销售工作,她就跟随爱人入职到宁夏恒太元种禽有限公司从事蛋鸡孵化工作,1999年她又转岗从事蛋鸡销售工作。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张琳就是一个有心人,或者说,张琳本来就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只是她把梦想种植在心底,不是挂在嘴上,因为她知道梦想需要耕耘,她愿意做一个开荒者,愿意花时间花功夫深耕那片贫瘠的土地。因为她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为了梦想,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张琳之所以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是因为她有自己清晰的目标,愿意沉下心来在实践中学习。同样是打工,大部分人打工都是通过认认真真的工作获得一份收入,而张琳打工是创业前的实战实习。张琳打了十年工,在从事孵化的过程中,她认真学习孵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切细节,与前来购买小鸡苗的客户主动询问小鸡在运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把客户提到的一些问题都用心记下来。1999年转岗到销售岗位后,与养鸡专业户有了更直接的接触,接触面更广,在推销小鸡苗的销售过程中,广泛了解养殖户最关心的成活率、病死率、用药情况等问题。对那些成活率高,病死率低的客户更是关注他们平时在养殖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在十年的养殖生涯中,她敏锐地发现在蛋鸡饲养的过程中可以拓展的一个阶段,那就是从雏鸡出栏到120天时开始产蛋,在前60日龄几乎所有的养殖户都反映这一时期死亡率,病死率高达20—30%,有的养殖户甚至高达50%。她在十年的工作中,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并深入学习研究后,她觉得这一个阶段正是她值得投入的项目。于是,在2003年8月张琳从恒太元种禽有限公司辞职回到家乡,在中卫市东园镇租用场地开始了商品鸡的饲养,也是进行创业前的一个实验过程。经过三年的养殖,她把从市场中学到的养殖知识用于养殖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一成绩更加坚定了她创业的信心。
二、创业启航
张琳在社会这所大学堂里,用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小鸡的孵化、销售、青年鸡的培育到蛋鸡的饲养等整个养殖过程的学习实践。在2006年10月,她大胆贷款在宁夏吴忠市十八公里承包了一个鸡场,开始了专门饲养销售育成鸡。怀着必胜的信念,她请专家,建标准、定规范、在饲养过程注重细节管理,指导工作人员时时刻刻关注炕面温度、湿度保持恒定,注意饮用水的喂养时间频次。通过她的精心饲养,她喂养的育成鸡死亡率降低到1%,使小鸡育雏、育成正式成为一个行业。她的育雏鸡由于缩短了培养周期、规范了鸡苗防疫,降低了养殖户种鸡死亡率,而且产蛋率高达96%以上,产品受到了客户的欢迎。
2013年张琳在银川正式成立宁夏华琳源牧业有限公司。经过6年的发展,银川厂区的出栏量已经供不应求,地理位置又不适宜扩大量生产,在2019年,张琳和爱人回到家乡中卫市,建成一家专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的蛋鸡育雏育成和青年鸡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宁夏华琳源牧业有限公司。因为他们公司饲养出的蛋鸡因产蛋周期长、死淘少、产蛋率高而在西北地区成为一枝独秀,市场遍及西北五省区,为同行所称道。
三、稳步发展
早在创业初期的2007年,张琳的青年鸡年出栏在10万只左右,一批次出栏3万只,人工喂养,用工11人,当年就盈利20万元。
经过两年的发展,在2009年,她在银川金凤区买地60亩建场扩大生产,一批次就可以供应30万只,年出栏100万只左右,两年翻了十倍,用工20人。2019年,在中卫市建成400亩的现代化养殖场后,年出栏200万只,一批次60万只,用工26人。创业发展15年,张琳也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她的公司也从人工化饲养迈上了现代化饲养的科技发展之路。
四、品牌发展
一家民营小企业为什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产值过亿,关键一点就是张琳总经理善于依靠科技,注重品质,重视客户关心的问题。
为了保证品质站稳市场份额,张琳总经理从开始创业就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在每个厂区,她除了高新聘请专业技术老师外,还善于在自己的职工队伍中培养业务骨干力量,助推企业发展。这么多年来,她把人才队伍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每个厂区都常年聘请一名专业的技术指导老师,定期到厂里为职工做技术指导,同时又发挥自己厂里培养起来的技术工人的优势。因为技术工人长期在一线从事育雏鸡的饲养工作,了解小鸡每一天的生活状况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的管理。聘请的技术老师因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出现的一些情况,科技领域新的饲养方法,容易出现的病情等信息能够及时反馈给厂里,使厂里的养殖技术与养殖理念始终与高科技接轨,才能培育出成活率高,死亡淘汰率低的青年鸡,而且这些青年鸡销售出去后,因其品质优良,产蛋及时,产蛋率高,产蛋周期长深得客户信赖。
同时,还注重保护客户利益,在销售协议书中明确保证产蛋率要达到90%以上,如果达不到公司给予补偿达不到的差额。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公司安排专人进行售后回访,及时了解客户在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技术员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对于客户养殖过程中发现影响小鸡生殖系统疾病的情况,公司予以全额赔偿。这些措施就等于是给客户的养殖工作买了保险一样。多年来,公司的销售大部分都是回头客,新客户也是老客户介绍而来的居多。酒香不怕巷子深为她赢得了西北五省区稳定的养殖专业户。
五、回馈社会
张琳创业致富后,不忘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一直在尽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自觉承担着社会责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养殖户传教自己最有效的防疫技能、在村镇举办养殖培训。为金凤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无偿赠送蛋鸡育成鸡,为她们传授养殖技术,根据他们的特点,走土鸡饲养为主的模式,蛋鸡开始产蛋后,又帮助他们联系网络销售公司,以销售土鸡蛋增加收入,帮助一部分贫困户解决温饱问题,使他们最终走出贫困,多年来共计赠送青年鸡2万只。长期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为穷困人家资助款物;为贫困妇女送关爱、向“两癌”贫困妇女送温暖、母亲节给贫困妇女送慰问;让贫困妇女来场实习,掌握养殖知识,为贫困妇女购买“艾妮保”保险,视扶贫为己任、把贫妇当姊妹。2013年、2014年被银川市晚报评选为“捐资助学先进个人”。
六、脱变提升
2021年,在女商商会王淑梅的介绍下,张琳结识了女商商会田方会长,了解到女商商会这两年在田方会长的带领下,会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和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尽最大努力回馈社会。结识这样一个处处充满正能量的团队,是她多年的梦想。加入商会后,她参加了商会的读书学习,在这个群体中她向各位女性企业家学习,相伴成长。通过学习她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学习中她深刻地体会到,田会长的企业之所以发展的那么好,是因为田会长一直在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始终站在国家的高度在考虑企业的管理发展。一年多来,张琳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她才明白过去大家一致谈到的“卡脖子”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前只是想着把事做好,对客户好,自己就会有生意做,企业就会不断发展壮大,从来没有考虑过从国家的层面,应该怎么做更好。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她就深有感触,养殖业也是关系人民群众菜篮子的大事,直接和中国人的饭碗息息相关,也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最重要的事。在家禽养殖行业,种鸡品牌过去大部分都是美国品牌为主,如果我们中国人不努力打破这一现状的话,那么我们的饭碗能不能牢牢端在我们手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喜的是近几年国内品牌正在发展,在养鸡行业,北京峪口公司生产的国内品牌京粉、京红已走向全国市场。
通过在商会的学习,她从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姐妹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现代化管理方面,她还要不断的深入学习,企业已经进入现代化的养殖模式,作为企业管理者更需要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在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张琳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体会到了国家对企业家的期望,立志以服务养殖户为导向,以民生利益和科学养殖普及为己任,以科技研发助推行业发展,实现国家提倡的绿色发展之路。计划与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计算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开展鸡蛋深加工产业,进行"功能性鸡蛋”的生产实验,把企业打造成为一家绿色环保的养殖企业,为百姓的菜篮子工程,为百姓能吃上健康的、品种丰富的蛋产品而努力。张琳说她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做到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1.
2.
3.
4.
5.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