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罗登琴沃柑俏枝头生活有奔头

我叫罗登琴,今年55岁,家住六枝特区牂牁镇的半坡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从小生长在农村,从父辈开始,就一直在地里讨生活。婚后,我和丈夫依然延续着种地的传统,靠着家里的十多亩土地,养育了4个孩子,照顾着老人。我们牂牁镇,背靠大山,前面是壮美的牂牁江,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依托这样的地理环境,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牂牁镇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是种植农作物的好地方。一家子仅靠着传统的种植方式生活,在地里种些玉米、水稻,尽管我和丈夫辛勤劳作,却也常常感受到肩上担子的重量,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曾经,我们也想过外出务工,但孩子和父母都是牵挂,也需要照顾,便放弃了这个想法。好在,日子虽然辛苦,我们也把老人照顾好,将孩子们养育成人。孩子们长大后,我感觉日子一天天有盼头起来,但我没想到的是,更好的日子还在后面。2017年,就在我家门口,一个沃柑基地开始流转土地种植沃柑,基地建设为我们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看到这个机会,我立刻报名参与基地的建设。从挖地到种植果树,我全程参与其中,从那以后我成了沃柑基地的工人。每天到基地务工,学习管护沃柑的方法和技巧,一辈子都在干农活的我,对这些活路倒也不陌生,很快就上手掌握。几年下来,凭着干活认真负责,我得到了基地负责人的信任,每次组织工人干活时,我总会带着大家一起干,把工作做好,做给大家看,起到一个示范和带头的作用。我每天的工资也比大家的高,其他工人在基地里务工每天能拿到80元,我能拿到125元,因为离家近我几乎每个月都满勤,一个月下来能拿到三千多元的工资。说实话,我没到我都已经年过半百,还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么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比起以前种地的时候高了许多,这样的日子让我觉得非常满意。如今,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除了家里有事我每天都在沃柑基地务工,丈夫则负责在家里把猪养好,把地种好,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看着即将成熟的沃柑黄灿灿地挂在枝头,我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编辑 鲁媛二审 刘定珲三审 马刚 孙勤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