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鹦鹉人工养殖模式和疾病防控技术

血鹦鹉人工养殖模式和疾病防控技术

_刘彦萧

血鹦鹉(Amphilophus citrinellus × Cichlasoma syn-spilum)是红魔鬼和紫红火杂交培育而成的,其全身血红亮丽,极具观赏性,在观赏鱼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血鹦鹉人工养殖时,如饲养管理不当,会影响血鹦鹉成活率,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1 血鹦鹉人工养殖模式

1. 1 池塘养殖

1. 1. 1 环境设施

血鹦鹉池塘养殖前,需重视养殖环境的控制,选择安静、无污染、交通便利、水电资源充足的位置建设池塘。池塘修建时,以长方形为宜,面积控制在 1500m 2 左右,要确保池塘底部的平整性和密闭性,防止出现漏水现象。池塘两端需设置完善的进水设施和排水设施,同时要配置增氧机。苗种放养之前,需在池塘内注水 10cm 深,然后全池撒施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注水消毒后,需将水放掉,在放苗前 3d 注水深 90cm 左右。

1. 1. 2 苗种质量

所放养的苗种,应保证其质量达标,长度 >3cm,体型一致,规格整齐,体表、鳞片、鱼鳍无损伤,同时要具备较强的逆水游动能力,提高放苗成活率。

1. 1. 3 苗种放养

放养苗种时,需控制好水温,以 28℃以上为宜,成鱼养殖池和苗种培育池的水温差应控制在 2℃以内,防止产生不适。放苗前需试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需注意,禁止在暴风、强降雨及雷电天气放苗。放苗时,应结合池塘条件等因素控制好放苗数量,一般情况下,每 667m 2 池塘放养 20000 尾左右为宜,要确保体型和规格一致。

1. 1. 4 饲养管理

池塘放苗后,应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确保饲料优质、营养均衡,配比合理,粗蛋白含量控制在43%,要结合季节、水温、水质等多方面的因素控制好每日投喂量,一般控制在血鹦鹉体重的 7% 左右即可。每日投饲控制在 4 次,一般上午 7:00 ~8:00点投喂 1 次,10:00 ~11:00 投喂一次;下午 14:00 ~15:00 点投喂 1 次,17:00 ~ 18:00 投喂一次。要密切监测水温,每日换水量控制在 30cm 左右,将水深控制在 1. 2m 为宜。后期需结合水质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换水,换水时换水量需控制在总水量的 30% 以内。血鹦鹉池塘养殖时,要确保水体肥、活、嫩、爽,水温始终控制在 25℃ ~ 30℃ 之间,溶氧量应高于3. 5mg/L,水色以黄褐色最为适宜,水体透明度需控制在 35cm 左右。要重视对增氧机的配置和使用,提高水中氧气含量,每间隔 14d 全池塘泼洒消毒制剂。此外,应结合水质、幼鱼生长状况适时适期撒施有益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实现对水质的有效调节和改善。要密切留意幼鱼生长情况,如发现存在问题需及时对应处置。

1. 1. 5 收获捕捞

血鹦鹉在池塘养殖 84d 后,其体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白色,此时可将全变浅黄色、白色血鹦鹉鱼移入另一个大棚继续养殖,继续养殖 84d 后,当鱼体长达到 9cm ~ 11cm 时,转入水泥池继续养殖,或准备着色后售出。捕捞时,应使用质地柔软的尼龙网捕捞,网目以1cm 为宜。要控制好捕捞规格,以9cm ~11cm 为宜。捕捞作业时,应保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鱼体影响着色。



1. 2 水泥池养殖

1. 2. 1 水泥池要求

水泥池养殖血鹦鹉时,需将水泥池建造为正方形或 长 方 形,面 积 控 制 在 100m 2 ,蓄 水 水 深 为100cm,配置完善的充气设施、进水设施、排水设施、供电设施、供热设施、供气设施、水处理系统,应用封闭式控温循环流水系统养殖血鹦鹉,并且要保证水质达标。水泥池养殖血鹦鹉前,需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水泥池消毒,接着注入 40cm 深的水备用 。

1. 2. 2 苗种放养

放养苗种前 7d,需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消毒,或使用漂白粉消毒,并控制好水温,以 28℃为宜,苗种培育池和养成池的水温差同样需控制在 2℃ 以内。放苗时,应保证所放养的鱼苗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长以 3cm 为宜,每 100m 2 水泥池放养 15000 尾为宜。

1. 2. 3 饲养管理

水泥池饲养血鹦鹉时,要科学配制饲料,保证营养均衡。粗蛋白含量应大于 43%。控制好每日喂食量和喂食次数,每日喂食量控制在鱼体重的8%左右。每天喂食 4 次,一般上午 7:00 ~ 8:00 投喂 1 次,10:00 ~ 11:00 投喂一次;下午 14:00 ~ 15:00 再投喂 1 次,17:00 ~18:00 投喂一次。要确保水泥池每天 12hrs 循环流水,水温控制在 25℃ ~30℃,溶氧量需控制在 5mg/L 以上。

1. 2. 4 筛苗分养

水泥池血鹦鹉放苗 70d 后,其个体大小逐渐出现差异,部分血鹦鹉鱼体色变色为浅黄色、白色。因此要做好筛苗分养工作,将体型、规格一致的、体色呈浅黄色、白色血鹦鹉鱼筛选到其他水泥池继续养殖,将有黑色褪不下去的血鹦鹉鱼淘汰,保证幼鱼生长的均匀性。

1. 2. 5 成鱼规格

水泥池饲养血鹦鹉 84d 后,血鹦鹉长度能够达到 9cm ~11cm,体色呈浅黄色、白色,此时可结合市场行情、商品鱼规格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继续养殖或是着色出售。



2 血鹦鹉疾病防控技术

血鹦鹉的抗病力较强,但若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发生病害,影响血鹦鹉的健康生长,同时也会影响养殖效益,所以要认真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密切留意血鹦鹉生长情况,及早发现并诊治,有效降低致死率和经济损失。

血鹦鹉疾病预防:首先保持水质良好,养殖密度合理,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温度水质不要过多变化,定期消毒及投喂驱虫药料。其次,保证饲料营养全面,可在饲料中定期添加钙、磷或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2. 1 寄生虫性疾病

2. 1. 1 六鞭毛虫

血鹦鹉感染六鞭毛虫,主要因为养殖水质较差、营养不良或者经过长途运输后,六鞭毛虫才会侵入到鱼的体内以及血液当中,进而引起血鹦鹉鱼发病。发病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部出现烂洞,还会出现体表颜色发黑、进食量下降或离开鱼群体而独自活跃的现象。除了六鞭毛虫对血鹦鹉鱼产生的直接影响外,血鹦鹉鱼还会出现一些继发感染,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六鞭毛虫对于血鹦鹉鱼的影响较大,在养殖过程中,针对六鞭毛虫主要使用硫酸铜等药物进行药浴或治疗 。

2. 1. 2 车轮虫

血鹦鹉感染车轮虫,主要因为水质不良、食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阴雨天气等因素,车轮虫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病鱼受虫体寄生的刺激,引起组织发炎,分泌大量黏液。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可用 2. 5% ~3. 5%的盐水浸浴 5mins ~ 10mins,然后转到流水池中饲养,病情可以好转而痊愈,也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泼洒,浓度为 0. 7mg/L,可起到杀虫作用。

2. 2 细菌性疾病

2. 2. 1 烂鳃病

血鹦鹉烂鳃病,有较强传染性,主要是由于水质变化,严重惊吓、水温变化、细菌滋生等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患病血鹦鹉鱼鳃充满大量黏液,鳃丝、鳃盖骨内表皮出血,鳃丝由红变白并逐渐腐烂,后期血鹦鹉鳃部全部腐烂,影响正常呼吸,最终死亡。如发现血鹦鹉患烂鳃病,可用呋喃西林溶液浸泡病鱼全身半小时,或用土霉素溶液药浴半小时,均可起到不错的效果。

2. 2. 2 细菌性肠炎

血鹦鹉细菌性肠炎,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是由于血鹦鹉鱼过量摄食,或摄食不干净的食物导致肠道被细菌感染进而引发肠炎。患病鱼肛门红肿,轻轻按压后肛门流出黄色黏液甚至脓血。如诊断血鹦鹉患细菌性肠炎,首先需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消毒,然后使用恩诺沙星拌料投喂可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



2. 3 真菌性疾病

2. 3. 1 肤霉病

血鹦鹉肤霉病,也被称之为水霉病、白毛病,其主要是由于捕捞、运输血鹦鹉时导致皮肤受伤,进而导致寄生虫侵袭伤口,最终诱发肤霉病。患病鱼体表出现大量白霜,菌丝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影响其活跃度、食欲,后期会死亡。确诊为肤霉病的血鹦鹉,需使用 3% 食盐水浸泡,每天浸泡5mins ~10mins,连续 3d ~5d 即可好转。

2. 3. 2 黑斑病

血鹦鹉黑斑病,主要是由水温变化、水质异常、受到惊吓、鱼体受伤,鳞片脱落导致病菌侵入伤口等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患病血鹦鹉体表出现大量灰白色的“黑斑点”,病鱼食欲下降,后期死亡。针对患有黑斑病的血鹦鹉,可用 3% 盐水浸洗,每天1 次,每次 10mins;或用高锰酸钾 + 1% 盐水混合液浸泡 30mins,直至痊愈。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血鹦鹉在观赏鱼市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为满足市场需求,要认真做好血鹦鹉人工养殖管理工作,保证养殖技术的规范性,掌握养殖技术要点,提升血鹦鹉养殖成活率,提高养殖效益,助推血鹦鹉养殖产业良好发展 。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