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都溪流域下游段综合治理扎实推进
近日,位于八都镇的八都溪流域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青山村段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目前已完成该段工程量的60%左右。
近年来,青山村实施稻耳轮作,300多万段黑木耳、400多亩稻田的水源均来自村头的堰坝,每年4月份开始是用水高峰期。然而,去年的“6·20”特大洪水冲毁了堰坝,用水问题面临巨大考验。
“村民的收入主要靠食用菌产业,木耳每天都要喷灌,如果缺水,产量、收入都会降低。”堰坝冲毁后,在水利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村民通过购买架设大水管等方法,临时解决了用水问题。
为民所急,为民所想。八都镇党委政府以“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为契机,结合青山村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回应农户诉求。在与水利局等部门沟通对接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启动建设八都溪流域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青山村段。
“投入使用后,青山村的400多亩农田,再延伸下去就是松渠、双溪口的400多亩农田都能够受益。”青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华林说,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施工方“5+2”“白+黑”在抢修,预计一周后,河里的水就可以引入灌渠,村民的木耳喷滴灌、农田春耕备耕就能够用到溪水。
问题得到解决,最开心的要数村里的种植户。张隆康说:“堰坝修建好以后,不管是水稻种植还是黑木耳喷滴灌,用水都有保障了。”种植了10万多段黑木耳的廖学权说:“用水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下心里踏实多了。”
这边水利治理工程建设正酣,那边食用菌共富基地也在“快马加鞭”,通往基地的1.5公里道路正在硬化中,不久后,道路水电将实现“三通”。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青山村种植黑木耳360多万段,香菇20多万段,有160多户种植食用菌,村里的田地供不应求。由于机耕路道路不方便,造成许多偏远地区田地抛荒。去年以来,青山村借力“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抢抓产业发展趋势,打造食用菌共富基地。
“黑木耳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基地共有150多亩,其中,流转了80多亩荒地,通过基地开发建设,让这些荒地种植黑木耳。”张华林介绍说,1亩地能摆放1万段黑木耳,整个基地能容纳80多万段,食用菌产业就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增加村民的收入。
自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以来,八都镇已完成发展述求类事项3件、自行解决类8件。下一步,八都镇将持续深化攻坚活动实效,重点围绕老百姓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加大解决力度,切实提升村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来源:龙泉市人民政府网站)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