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格西蓝莓在熊岳的试栽表现及温室栽培技术

‘莱格西’蓝莓在熊岳的试栽表现及温室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 CARS-29)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2020JH13/10200051 );辽宁省“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项目( 2020JH2/10500005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计划( 2019DD164924 );辽宁省科技特派行动专项计划( 2021JH5/10400072)

_魏鑫等

‘莱格西’ 蓝莓是 1970 年由美国农业部新泽西农业试验站推出的南高丛蓝莓种。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于 2012 年从丹东市引进, 在蓝莓种质资源圃试栽,连年观察、 鉴定, 同时系统研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该品种果个大,品质优,抗性强,丰产,需冷量 600h 左右, 综合表现优良。 近年来陆续开展示范推广, 逐渐取代原有设施栽培的‘北陆’‘蓝丰’‘伯克利’等需冷量较高的半高丛和北高丛蓝莓品种, 已成为辽宁省温室栽培的优选品种。

1 试栽概况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海拔 20.4 m ,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9.4 ℃ , 7 月平均气温 24.5 ℃ , 1 月平均气温 -8.6 ℃ ,极端最高气温 36.6℃ , 极端最低气温 -31.6℃ , ≥10℃积温 3 563 ℃ ,年日照时数 2 664 h ,年降水量 614 mm ,无霜期 179d 。 试验园土壤为沙壤土, 土层厚 200cm ,土壤 pH 值 6.2~7.3 , 有机质含量 ≥2% 。 定植的 6 株 2年生 ‘莱格西’ 蓝莓, 第 2 年平均株产 1.32kg , 第 3年 2.51 kg , 第 4 年 3.66 kg , 第 5~ 第 7 年达到丰产、 稳产, 株产 4.01~4.13 kg 。 2018 年温室定植 2 年生 ‘莱格西’ 蓝莓 30 株, 行株距 2.0 m×1.2 m , 第 2 年平均株产 1.43kg , 第 3 年 2.24kg , 第 4 年 3.79kg 。 经多年系统调查, 性状表现稳定。 同时在丹东、 大连、 葫芦岛等地试栽, 均表现良好 (图 1 )。


图 1 ‘莱格西’蓝莓温室栽培丰产状


图 2 ‘莱格西’蓝莓结果状

2 主要性状

2.1 植物学特征

树体为灌木, 5 年生株丛高 139 cm , 主丛枝 5~7个。 一年生枝长 19.80 cm , 粗 4.32 mm , 向阳面红色或黄绿色, 背面绿色; 多年生枝灰色。 叶互生、 绿色、 平展、 斜向上, 椭圆形, 叶尖渐尖, 叶基楔形,叶片全缘, 长 6.01 cm 、 宽 3.02 cm 。 花芽贴生, 总状花序, 每个花序 6~10 朵花; 花瓣基部联合, 外缘 5裂, 白色, 盛开时呈下垂钟状形; 两性花, 雌蕊 1枚, 柱头花冠相平或略高, 雄蕊 10 枚, 位于花冠内,花粉多, 子房下位。 根系多而纤细, 分布浅, 无主根和根毛。 表 1 、 表 2 为该品种与 ‘北陆’ 的比较。

表 1 ‘莱格西’与‘北陆’枝芽形态与生长习性的比较


表 2 ‘莱格西’与‘北陆’叶片形态的比较


2.2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扁圆形, 蓝色, 果粉厚, 果蒂痕浅、 干, 萼洼深、 广, 平均单果重 2.77g , 最大 3.12g 。 果肉乳白色、 细腻, 汁液较多, 果实硬度 0.31 kg/m 2 , 含水量84.04% , 含可溶性固形物 15.75% 、 可溶性糖 12.18% 、可滴定酸 0.80% ,糖酸比 15.23 ,果糖 43.16mg/g , 葡萄糖45.65mg/g , 维生素 C 16.57mg/100g , 草酸 0.37mg/g ,奎尼酸 1.38 mg/g ,苹果酸 0.36 mg/g ,莽草酸 0.01 mg/g ,柠檬酸 5.83 mg/g ,儿茶素 0.03 mg/g ,绿原酸 0.44 mg/g ,风味甜、芳香,品质上(图 2 )。 该品种蓝莓平均单果重、最大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和维生素C 等项指标均高于‘北陆’,可滴定酸低于‘北陆’,果实硬度与‘北陆’接近。 综合比较,‘莱格西’蓝莓果实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北陆’(表 3 )。

表 3 ‘莱格西’与‘北陆’果实经济性状的比较


2.3 生物学特性

基生枝形成能力居中, 树姿半开张, 新梢生长势强。 以中、长果枝为主,极易成花,自花坐果率高,开花结果性良好。组培苗定植第 2 年开始正常结果。抗寒性差,不耐旱。 夏季土壤温度过高,或土壤过度黏重、有机质含量较低,叶片失绿,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植株矮小、枝条枯萎、叶片萎蔫焦枯,甚至整株死亡。 抗病、抗虫及抗涝性较强。

2.4 物候期

熊岳地区温室栽培低温需冷量 600h 左右。 10 月下旬扣棚休眠, 升温时间 11 月 25 日; 花芽萌动期 12月中下旬,叶芽萌动期 12 月下旬,初花期 1 月下旬,花期 15~25d ; 3 月末至 4 月上旬开始成熟, 果实发育期80d 左右;采收期 4 月上旬至 5 月上中旬。

3 温室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3.1 土壤改良与整地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质空气无污染、有排灌水条件、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达 3% 以上的微酸性棕壤或草甸土地段建园, 土壤 pH 值 >5.5 时要求调至4.3~5.2 。 土壤改良可采取定植沟或全园改良高畦栽培方式,标准为每 666.7m 2 加入草炭 20~30m 3 ,腐熟有机肥20~30m 3 ,硫磺粉 150~200 kg (原土 pH 值 6.5~7.0 ),回填表土与之充分拌匀,灌水沉实。 按行距 2.0~2.2 m 、畦宽80~100cm 、畦高 30cm 做床。

3.2 苗木选择与定植

选择二三年生枝条粗壮、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组培苗木,按株距 1.2m 、行距 2.0~2.2m 定植,每 666.7m 2 定植 250~280 株。 定植时间在早春芽萌动前( 3 月末至 4 月初)为佳,或秋季停止生长后( 10 月中旬至 11 月)进行(适宜大树移栽)。 定植后及时灌水(定植第 2 天灌缓苗水)。 定植垄覆盖松针或粉碎的枝条等有机物,行间铺设园艺地布。

3.3 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 有规律供水,保证土壤湿度相对稳定,一般 1 周浇 1 次, 视天气和土壤墒情适当增减浇水次数;果实膨大期、花芽分化、形成期保证水分充足供应,休眠前浇足水。 以滴灌效果最佳;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加装喷灌设施,在高温情况下可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

基肥 8 月中下旬至 9 月上旬施入有机肥,以牛粪或羊粪为主,可适当添加秸秆或锯末为辅料,同时施用菌剂, 混拌发酵腐熟后使用, 在根系外缘对侧开沟深施,每 666.7m 2 施 3~5m 3 ,间隔一二年轮换施用。施用时应加入绿僵菌等菌剂防治地下害虫。

追肥 升温后萌芽前追肥宜硫酸铵与复合肥 1∶1混配,穴施或沟施。 滴灌园可在花后果实膨大期供 EC值 2.0~3.5ms/cm 的全元素营养液二三次。 花芽分化期可叶面喷施 0.1% 磷酸二氢钾二三次,同时可在生育关键时期喷施 0.1%~0.2% 含海藻素、黄腐酸钾、氨基酸类的叶面肥,促进花芽膨大、新梢生长,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和新梢木质化。

3.4 整形修剪

升温前定枝修剪 疏除徒长枝、无花枝、过密枝、细弱枝、病虫危害枝,适当调整花芽量,长果枝( ≥20cm )留 6~8 个花芽,中果枝( 10~20cm )留四五个花芽,短果枝( ≤10cm )留 2 个花芽。

采后修剪 操作时间为 6 月上旬。 修剪目的是建立“塔松型”丰产树形。丰产期树剪留结果母枝数量 20~25 个,分上、中、下 3 个层次梯度分布,下层高度 30~40cm 、上层 120~140cm 、中间层 60~100cm 为主要结果区域。

夏剪 操作时间为 7 月(整月)。 修剪目的是调节树体结构, 增加新梢枝量。 只对直立壮枝留 15~20cm短截,促发新梢,扩大树冠。

促花修剪 可以调节过长枝结果位置及果枝分布,确保所有枝条形成花芽。 时间为 9 月中下旬。 主要对过长枝、未封顶枝短截,促进木质化,剪留 15~25cm 。同时适当疏除内膛枝、过密枝,保证通风透光,促进花芽分化。

3.5 温室环境调控

休眠期 辽宁地区温室栽培一般在 10 月下旬进行促成休眠,温度控制在 7.2℃ 以下,低温需冷量 600h左右,全天无光管理,升温时间为 11 月 25 日前后。萌芽期 白天温度 23~25℃ , 夜温不低于 8℃ ,湿度 60%~80% 。开花期 白天温度 20~22℃ , 不超过 22℃ , 夜温8~13℃ ;湿度 50%~60% 。

果实发育期 白天温度 24~27℃ , 夜温 10~13℃ ;湿度 60%~70% 。

果实成熟,采摘期 白天温度 25~28℃ ,最高 30℃ ,降低夜温,加大温差管理,夜间温度最高 13℃ 。

3.6 病虫害防控

做好枯枝病、灰霉病等病害的预防工作,温室生产以熏蒸预防为主,以四霉素或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嘧霉胺或异菌脲为组合配方药剂喷施, 有效防治枯枝病和灰霉病等,效果良好。 虫害主要是蓟马,以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药剂防治为主。

3.7 适时采收

果面全蓝时即可采摘,每隔 3~5d 采果 1 次,分批次采收。避免强光和温度过高时采收。 采收时采收盘用遮阳网遮盖,可以有效避免阳光对果实的伤害。 果实采摘后立即浇水或施肥。 采摘前 3d 内不浇水,既能保证果实膨大,又能保证果实品质和贮运。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