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猪伪狂犬疫苗不同免疫策略探讨
本研究选择湖南某1500头基础母猪猪场,以生产母猪及生长育肥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场摸底检测、完善免疫程序,建立了一个针对伪狂犬病毒野毒阴性猪场更高效、经济的免疫方案,即取消仔猪1日龄喷鼻,育肥猪“活+灭”免疫(10周、15周免疫活疫苗,留种后备22周、28周免疫灭活苗)。该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具有推广意义,希望能为其他猪场开展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提供参考依据。
一、猪场免疫程序
表1 猪场伪狂犬疫苗免疫程序
二、伪狂犬疫苗免疫效果评估
通过对猪场系统采样摸底检测,证明该试验猪场为伪狂犬病毒野毒阴性场(抗原和gE抗体均为阴性)。后备母猪和基础母猪伪狂犬gB抗体阳性率为100%,14周龄猪只伪狂犬gB抗体阳性率偏低,仅为50%,16周龄升至100%,见图1。
图1 猪场伪狂犬gB抗体结果
随机抽取10头36周龄自留后备母猪血样,送实验室测定伪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发现后备母猪平均中和抗体效价为1:7.4,详见表2。
表2 后备母猪中和抗体效价
三、伪狂犬疫苗免疫方案调整
表3 猪场“活+灭”免疫方案
基础母猪群的免疫程序由全年免疫3次伪狂犬灭活疫苗,调整为全年2次活疫苗,2次灭活疫苗。
考虑到猪场为伪狂犬病原阴性场,取消1日龄伪狂犬活疫苗喷鼻操作,15周龄增加一针伪狂犬活疫苗肌注。
四、伪狂犬“活+灭”免疫效果评估
基础母猪调整免疫程序,执行“活+灭”免疫方案,仔猪取消喷鼻,4周龄仔猪中和抗体效价仍保持较高水平,平均中和抗体效价约1:162.4,详见表4。
表4 仔猪中和抗体水平
说明种猪群增加一针免疫,同时使用“活+灭”结合的免疫策略,种猪群伪狂犬中和抗体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仔猪通过初乳获得了更高的母源抗体保护。
图2 不同周龄组平均中和抗体效价
生长育成猪在22周龄免疫一次灭活疫苗,中和抗体效价由免疫前(20周龄)1:2.4提高到(26周龄)1:20.8。说明猪群免疫伪狂犬灭活疫苗后,中和抗体效价有了显著提高(P=0.018)。28周龄加免一次灭活疫苗后,中和效价快速提升至1:72.6,到36周龄中和抗体效价达到了1:96,见图2。证明免疫两次伪狂犬灭活疫苗后,中和抗体得到快速提升,并长时间维持在很高的抗体水平。
五、结论及建议
种猪群采用“活+灭”的免疫策略,一年免疫4次伪狂犬疫苗,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交替免疫,可以让仔猪获得更高的母源抗体保护。
鼻腔内免疫是一种粘膜免疫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伪狂犬病毒对仔猪的感染[1],在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场非常重要,但是对于阴性场,当经产母猪有较高的抗体水平时,可以将1日龄喷鼻免疫取消,肥猪加强一针肌肉免疫,同样的免疫次数,不增加免疫成本,但是可以让猪只获得更高、更持久的抗体保护。
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伪狂犬中和抗体值不断升高,甚至在已经有较高抗体值的情况,通过增加免疫次数依然可以进一步提升抗体水平。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免疫次数的方式来强化免疫保护效果,对于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或者感染压力升高的猪场可以适当增加免疫次数。
文献
[1]王晓阳,金明升,余旭平.规模猪场伪狂犬弱毒疫苗滴鼻免疫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
2012(4):3.DOI:10.3969/j.issn.0528-9017.2012.04.058.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