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黑木耳成为增收致富“金耳朵”

 六月,阳光明媚。走进恒山区红旗乡义安村万铭元商贸有限公司木耳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栋栋木耳大棚依次排开,大棚内一排排被挂起的菌袋“吐”出一朵朵小小黑木耳,场景十分壮观。村民正忙着采摘黑木耳,望着黑压压的看不到菌棒的木耳,她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恒山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区位等优势,以建立生产示范基地、园区和拓宽销售渠道为抓手,不断扩大黑木耳种植规模,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生态化进程,全面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在黑木耳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恒山区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引导和调控,建立政策扶持和引导机制,营造黑木耳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化创新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现代黑木耳产业生产经营主体。强化政府对产业的服务管理职能,切实增强黑木耳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开发有机绿色食品,推进产业化、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投资400万元的万铭元黑木耳种植基地,由于基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山泉水水质好,产出的黑木耳质软肉厚、味道鲜美、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据了解,基地共有大棚15栋、种植木耳40万袋,采用的是集吊袋悬挂、人工控温控水、棚顶喷灌于一体的棚室挂袋栽培技术,从6月初开始出耳,6月中旬进入盛产期,出耳盛产期大约持续60天左右,一批菌种可连续采摘黑木耳6-7次。基地从销售、技术管理到一般种植采收,提供岗位很多,可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员就业,固定用工达50多人。目前,基地黑木耳进入丰产期。黑木耳晾干后,每个菌棒每年干货产量在1.2两左右,市场价每斤30-35元。据悉,基地去年种植黑木耳9栋、30万袋,收入50万元。今年黑木耳长势良好,出耳率高,预计可销售黑木耳6万斤左右,除自销一部分外,其余全部经绥阳木耳批发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此之前,万铭元商贸有限公司木耳种植基地负责人王镇从未种过黑木耳,种植技能欠缺。没有技术,他就利用多年商贸公司跑业务积攒下来的人脉,积极与东宁黑木耳技术人员学习种植技术,通过不断摸索、点滴积累,他现在俨然成了当地的黑木耳“土专家”。他不怕吃苦、边学边干,从木耳基地催芽、吊袋、管理、采收、晾晒、废弃菌棒回收等过程亲力亲为、脚踏实地,在通往致富路上流下了无数辛劳的汗水。

  “去年开始种植木耳,效益挺可观的,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目前木耳长势喜人,正在进行采摘、晾晒。下一步,我将继续做大木耳产业,带动更多人致富。”王镇对未来充满信心。

  截至目前,恒山区种植春耳达到140万袋,待秋耳进行生产时,总量将达到300万袋。分为吊袋和地摆两种,产量150吨,产值100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400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恒山,像王镇等积极发展木耳产业的农户还很多,小小的黑木耳化身“金耳朵”飞出山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如今的恒山黑木耳产业,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如今的恒山菌农,激情迸发、热情高涨。下一步,恒山区将巩固好、发展好黑木耳产业,加快黑木耳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完善四化一机制全产业链发展体系,让黑木耳在乡村振兴中迸发更大活力。

  记者 于敬文 江星翱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