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食用菌年产值12亿贵州这个乡村找到致富金耳朵

敖寨侗族乡,位于铜仁市万山区东北部,辖5个行政村,2个社区,70个村民组,总人口9036人。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平菇、香菇、木耳等菌菇是这里的主要产业之一。7月18日,“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贵州站)来到铜仁市万山区,寻找当地食用菌产业“蝶变”的秘密。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侗族乡苏棚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2014年,敖寨乡一改传统种植,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食用菌产业。由于没有专业的龙头企业引领,菌菇管理不够到位,种植规模也有限,老百姓的收入上下浮动。为了稳定食用菌产业发展,2021年7月,敖寨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最大木耳企业——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将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带到敖寨乡中华山村。据了解,白果树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和苏棚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总占地510亩,年产菌棒达2115万棒。“村民正在采摘的是黑木耳,这310亩可年产地栽木耳930万棒。”在苏棚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连片的菌棒错落有致分布在田间,一朵朵黑色木耳之花绽放在菌棒上,几个工人正忙于采摘。工人正在苏棚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内采摘木耳敖寨乡党建办负责人段凌睿介绍,敖寨乡具有木耳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2021年梵天菌业公司旗下的11个生态农场中,当属敖寨生态农场产品品质和产值最高,加上发展食用菌多年,早有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些妇女都是当地的村民,走几步路就能上班,按一小时10元时薪,一天80至100元的收入完全不愁。”除了地栽的黑木耳,前方不远处的白果树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占地200亩,走进就能看到一间间吊袋木耳大棚。棚内,一朵朵白色的木耳正悄然生长,它们全身润白如玉,晶莹剔透,形如盘状。据悉,两个木耳农场品种覆盖黑木耳、玉木耳、榆耳 、竹耳、冰耳、粉红耳六种多彩木耳。正在生长的粉木耳作为200亩农场唯一的管理者,任洪英正和往常一样“巡场”。她指着上方的自动喷淋系统笑着说,“现在智慧农场搞起来,原来一片要四个人管,现在我一个人就看得过来。”任洪英来自吉林,是梵天菌业有限公司聘过来的技术专员,木耳水分足不足,可不可摘采都归她说了算。在她看来,敖寨乡特别适宜木耳生长,这里气候、环境、水资源都是宝贵的原生态条件。南方种植木耳每年至少能收两季,小小的木耳一晚就能长起来,对农户而言收入自然也要高出很多。“这边就是种植基地,采摘后的木耳进行晾晒后打包送到梵天菌业公司总部统一精选加工包装,通常都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工人正在白果树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大棚内采摘木耳此外,敖寨乡的木耳好,还源于喷淋系统里不一样的水。据了解,二期农田地栽木耳在节约投入的同时也用最生态的方式进行生产,浇灌木耳选用地下150米的深井水,以确保木耳产品的品质,在各种高标准要求下产出的木耳品质极好。段凌睿表示,敖寨乡一直以来推行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乡党委主导推动、包村干部联系指导,村级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党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等模式,最大程度带动群众务工就业、参与分红。如今,敖寨乡的木耳种植面积500余亩,年产菌棒2000余万棒,按照每个菌棒最低6块计算,年总产值可达到1.2亿元。“小木耳”蝶变“大产业”。接下来,敖寨乡将继续加大与龙头企业合作,力争将木耳产业效益最大化,真正把“小木耳”打造成“金产业”,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大炜 陈祖嘉编辑 王帅二审 刘娟三审 田旻佳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