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与鲜食花生在盐碱地相遇并相伴一生结果如何

鲜食玉米与鲜食花生的种子远道而来,在盐碱地相遇,然后生根、发芽,历经风雨相伴一生……如今结果如何?

8月14日,李道村村民李建伟头顶烈日,站在地头,望着高秆苍翠的玉米和低矮碧绿的花生,回想起近3个月以来发生的这一幕幕场景,感慨不已,同时满怀期待。

盐碱地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种植示范田。

李道村隶属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丁庄街道。当天,盐碱地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种植现场观摩会在这里召开。山东农学会、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农技推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收获鲜食玉米有效鲜穗每亩2265.7穗,亩产鲜穗653.3公斤、玉米秸秆鲜重1631.3公斤;鲜食花生每亩6909.7株,亩产鲜食花生荚果333.5公斤、花生秧967.1公斤。

“卖了鲜食玉米穗、鲜食花生果,加上玉米秸秆、花生秧,比单种普通玉米,每亩收入提高一倍呢!”听到测产结果,李建伟粗略计算一番,满意地笑了。

课题组负责人张正研究员(右前)介绍示范情况。

“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种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二者间作。”课题负责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正介绍,它是以该院万书波研究员团队研发并推广的“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栽培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高效生态种植模式。

张正说,这两种作物间作共生,相得益彰。花生固氮,提高地力,改良土壤;间作花生带通风透光好,有利于鲜食玉米发挥边行效应,增加单穗重量。

专家们在示范田里,选点丈量面积。

李向东教授(左)等专家们在田间测产。

测产验收专家组认为,采用这一模式可有效缓解粮油争地、人畜争粮、种地养地不协调等矛盾。鲜食玉米生育期短、间作亩株数与纯作相当,亩产基本不减;鲜食花生较普通花生提前收获。在光热资源充足地区,可以实现两季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种植,大幅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

测产验收报告显示,位于李道村的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种植示范方,面积有50亩,种植模式为鲜食玉米//鲜食花生2:4(即2行玉米间作4行花生),5月20日课题组利用自主研发的花生玉米宽幅间作一体化精量播种机在盐碱地里完成第一次播种,花生品种为较耐盐碱的花育25、鲜食玉米品种为京科糯336。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鲜食玉米穗地头收购价每公斤1.6元左右,鲜食花生荚果每公斤4-5元。此外,鲜食玉米秸秆和鲜食花生秧营养价值高,可直接作青贮饲料,增加优质饲草供给。例如,普通玉米秸秆每公斤仅卖4分钱,而鲜食玉米秸秆甜度高,能卖到4毛钱。

总体来看,采用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间作模式,与普通玉米单作比较,每亩综合效益增加约1倍;与鲜食玉米单作比较,鲜食玉米产量基本不减,每亩增收鲜食花生荚果300-400公斤,提高土地利用率30%以上,增加亩效益40%以上。

鲜食玉米果穗。

刚收获的鲜食花生。

专家组认为,该技术模式是一种调整种植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生态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目前已经实现了鲜食玉米鲜食花生带状种植一体化精量机播、鲜食玉米茎穗兼收,具备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向东、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刘存辉等专家建议:加快研发配套的鲜食花生秧果兼收一体机,实现鲜食花生秧果机械化同机收获;同时,进一步加强在不同区域、模式下,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研究,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这次观摩会也是山东农学会承担的“科创中国”山东农产品区域科技服务团项目的活动之一。当天,该会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观摩。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 见习记者 陈茹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