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兜下午察2022年度大盘点这一年养猪业都经历了啥

2022年即将接近尾声,站在时间的渡口回望,过去的这一年,生猪养殖业可谓“变幻莫测”。猪价涨涨跌跌,呈现“超季节”“反季节”变化,上市猪企业绩经历从“血亏”到“盈利”的巨变,规模猪场大踏步发展,中小散养殖户面临洗牌,家庭农场似有崛起之势。国家发改委为稳市,13次收储、7次放储。


与此同时,我国在“猪芯片”领域多点开花,政策加持、科研发力、企业积极参与,逐渐形成有利局面。除此之外,行业里还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热点新闻,高楼养猪、饲料涨价、正邦科技等高频词汇不断被人提及和讨论,一再刷新行业认知,引爆话题,成为行业乃至社会的关注焦点。

这一年,真可谓“精彩纷呈”。

一、猪价“超季节”“反季节”变化

据卓创资讯对2005年-2022年生猪价格波动规律的观察发现,2022年生猪价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超季节”“反季节”变化。其中,2月、8月、11月出现超季节下跌,4-7月及10月则是反季节上涨,年内猪价走势几乎打破2005年以来的季节性规律。

不仅如此,2022年生猪日均价也出现了宽幅震荡的特点。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全国生猪日均价环比最大涨幅3.32元/公斤、最大跌幅1.36元/公斤,均超出2015-2021年(除2019年非瘟疫病的特殊年份)以来的最大日涨跌幅度。其中,2022年日波动幅度超出0.5元/公斤的天数占比达13.36%,亦超出2015-2021年日波动幅度超出0.5元/公斤的天数占比。


点评:2022年生猪月均价的“超季节”“反季节”波动,以及猪价日环比振幅的扩大,均与从业者的一致性预期有较大关系。例如8-9月份,从业者对于四季度行情的普遍看涨预期,引发一轮热情高涨的二次育肥补栏行为,拦截了一部分出栏猪源。生猪供应呈现阶段性收紧,进而对生猪价格的超季节上涨产生有力支撑,且创下猪价日环比最大振幅。


二、猪企经历从“血亏”到“盈利”的巨变

2022年上半年,上市猪企亏字当头。其中,“养猪大户”牧原股份“领亏”,报告期内,其扣非归母净利润-68.71亿元,同比下降172.82%;其次是正邦科技,亏损40.09亿元,同比下降348.28%;再次是温氏股份,亏损38.64亿元,同比下降22.61%。综合来看,仅这三家企业就共亏掉147.44亿元,占17家上市猪企亏损总额的近七成。

而到了今年第三季度,大部分猪企实现了盈利。其中,牧原股份实现净利润81.96亿元,同比暴增1097.41%;温氏股份实现净利润42.09亿元,同比增158.43%;新希望实现净利润14.33亿元,同比增147.99%;天邦食品实现净利润4.17亿元,同比增120.38%。这四家上市猪企第三季度实现总盈利142.55亿元,算是摆脱“至暗时刻”,迎来了曙光。

点评:对于上市猪企来说,无论是上半年的“血亏”,还是下半年的“盈利”,其业绩的好坏,终究还是绕不开“猪周期”这一话题,也即由于盲从性和逐利性使生猪养殖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当猪价高时,养猪户纷纷扩大产能,促使市场供应量增加,造成“供大于求”,导致猪价下跌,打击养殖户积极性,促使其缩减产能,又造成“供给短缺”,致使猪价上涨,周而复始,成为行业“魔咒”。如何穿越“猪周期”实现稳定发展也成为摆在养殖户面前的一道难解之题。

三、规模猪场大踏步发展,中小散养殖户面临洗牌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遵循市场机制,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中小散养殖户正在加速退出市场。据一线养殖户透露,自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养猪大省河南、山东等地的中小型养猪散户已退出70%,而广东省非瘟前后,散养户也已从52万家锐减到15万家。

大型企业则不断地通过收购、兼并或新建的方式对资产进行整合,创办跨区域、跨行业与打通产业链形式相结合的大型生猪养殖集团,迅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有数据显示,当下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60%,即全国60%的生猪出栏量掌握在规模猪场手里。

中国养猪业正在大踏步向规模化方向迈进,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小散养殖户的无奈退出。不过,从我国养猪业的未来发展格局来看,中小散养殖户并不会完全消亡,未来将演变成“家庭农场”。

点评:随着生产力的快速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然成为养猪业不可逆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中小散养殖户逐渐失去话语权,生存空间也被挤压得千疮百孔。这也使得中小散养殖户不得不寻求突破,那么,中小散养殖户的未来出路究竟在哪里?除了走“家庭农场”之路外,与规模猪企合作,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是一个不错选择。当然,也可以考虑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养殖道路,养土猪、养黑猪,搞生态养猪、福利养猪等。

四、国家发改委为稳市,13次收储、7次放储

2022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一度触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国家发改委拉响预警,分批次启动中央冻猪肉收储工作。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承储企业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累计进行了13批16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收储10.14万吨。

到今年第三季度,产能去化效果明显,加之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及开学季的到来,使得生猪价格一路看涨,在10月19日,生猪价格冲到最高点达到28.47元/公斤,一度进入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为保供稳价,让老百姓吃上平价肉、放心肉,国家发改委分7次启动中央猪肉储备投放工作,并督促指导地方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储备肉。其中,单9月份,国家和地方合计投放猪肉储备20万吨左右,单月投放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点评:国家一年之内13次收储、7次放储,在之前还从来没有过,实在也是无奈之举。要知道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也是生猪生产大国,“猪价”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还影响着国内CPI的变化。猪价大幅波动,过高就会“肉贵伤民”,过低就会“猪贱伤农”,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方的利益都不能不顾及。



五、我国在“猪芯片”领域多点开花

今年以来,我国在被誉为“猪芯片”的种猪育种领域好消息不断:3月,温氏股份首席运营官吴珍芳带队研发的“猪芯片”技术登陆央视财经频道;9月,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李奎团队基于梅山猪、巴马香猪等基因数据,开发出一款名为“天鹏香芯”的生物芯片;同月,温氏股份旗下中芯种业完成农业“最贵种子轮”融资;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带领的项目组,完成湖南地方猪“60KSNP芯片”的开发设计工作。

除此之外,国家在政策方面也在不断加持“猪芯片”,大力扶持种猪产业发展。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加快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种业企业阵型。包括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大北农、顺鑫农业、广西扬翔在内的25家生猪育种企业均被纳入补短板阵型。《通知》的发布希望通过官方牵头、企业参与的方式加紧培育“猪芯片”。

点评: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一粒种子”可以成就一个产业,也能改变一个世界。养猪业亦如此,“种”好,“猪”才好。然而,我国长期依赖国外引种,面临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一旦海外断供,我国生猪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了摆脱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我们就得把“猪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只有为养猪业装上“中国芯”,才能确保“中国碗”装满“中国粮”。

六、高楼养猪、饲料涨价、正邦科技成为热点词汇

10月1日,湖北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有限公司(简称“中新开维现代牧业”)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其在湖北鄂州建造的26层养猪大楼正式投产,首批引进母猪共3700头。和其他生猪养殖项目不同,这栋大楼占地39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高、单体面积最大的楼房养猪示范基地。据悉,该项目共包含两栋26层高的生产大楼,总投资40亿元。

在其他公司大刀阔斧向前挺进的同时,正邦科技却在黯然神伤。今年10月25日晚间,昔日“养猪大户”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称,债权人锦州天利粮贸有限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破产重整。随后,南昌中院决定对正邦科技启动预重整,后续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不确定性。

不过,在12月14日,正邦科技发布了代码为128114的“正邦转债”,也许是偿还债权人债务的一种折中办法,但债转股仍存在一定风险。

除了上述两大新闻外,饲料涨价也成为今年行业的热议话题。资料显示,今年1月-5月,饲料经历了5轮上调;9月-11月,饲料至少进行了13轮涨价,每次提价幅度均在75-300元/吨左右,且理由均为豆粕等原料持续上涨。据悉,全国豆粕均价从1月4000元左右开始上涨,一直到11月10日迎来最高价5660元/吨,豆粕涨幅超过1600元/吨,最高点时,四川地区豆粕更是涨至近6000元/吨的历史高位。

居高不下的饲料成本,不断侵蚀着养猪业的利润,也使其成为除猪价之外,悬在养猪人头顶的另一把利剑。

点评:在这几条热点新闻中,让笔者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正邦科技。今年以来,正邦科技被商票逾期、拖欠工资、业绩巨亏等各种消息推上热搜,可以说是负面缠身,与之前的辉煌战绩形成鲜明对比。如今走到了预重整的关口,令人嘘唏不已,后续正邦科技走势如何仍是不少人关注的焦点。要知道,正邦科技曾经也是江西省的“猪王”,在带动当地经济的同时,也为不少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为江西省缴纳了可观的税收,如果真的就此倒下去,实在令人惋惜。

写在最后:除了上述事件外,2022年,行业里还发生了很多影响较大的事情,例如,受疫情影响,像生猪产业大会、畜博会、李曼大会等重要的线下活动都没能如期举办,整个行业仿佛进入“静默期”。但市场推广和品牌曝光丝毫不能放松,很多企业一刻也没闲着,纷纷开启“新玩法”,开始转战线上,通过视频、直播等新手法,在用户面前刷足存在感。

经过这一年的磨练和探索,之前对于我们“三农”人来说,非常陌生的“直播带货”“线上推流”“社团营销”“社交裂变”等新手段,现如今在行业里越来越流行,“新农人”对这些新潮玩法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据笔者了解,在农业互联网领域,有着“字节跳动”美誉的农兜平台,是一家为国内4000万新农人提供农业内容和农业投入品直采及服务的互联网平台。2022年,其线上业务也迎来爆发增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印证了行业向“线上”转变的发展趋势。

最后,不得不说,2022年,终归要结束了,过往已成定局,未来可期。让我们一起期待崭新的一年吧,2023年,我们来啦!


往期精选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