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多举措推动松茸资源可持续利用


松茸(郭相 摄)


松茸原生境保护培育与扩繁促产基地(冯云利 摄)


松茸监测样地(孙达锋 摄)


省部级成果评价证书(供图)

云南野生食用菌多样性丰富,资源数量、产量、产值居全国第一,已知云南分布野生食用菌882种,占世界已知约2000种的44.1%,占中国已知966种的91.3%,被誉为“野生食用菌王国”。在众多野生食用菌中,被称为“菌中之王”的松茸,味道极其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国际上享有“天然营养宝库”的美誉,是一种珍稀的名贵野生食药兼用菌。

松茸对生长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需生长在无污染的松林下,出土前雨水必须充足,出土后光照条件适宜。期间,温度、湿度、土壤环境、病虫害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松茸的生长。

云南是松茸的主产区,迪庆、丽江、大理、保山、怒江、楚雄、昆明等多地均有分布,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然而,由于可观的经济价值以及资源保护措施的不到位,被掠夺式开发,松茸原始生长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有些地方松茸甚至濒临灭绝。2021年,松茸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行列。

只有保育促产与科学开发并举,才能实现松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98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于首次提出野生食用菌原生境保护培育的理念,后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多年来,以提升松茸原生境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目标,开展了松茸原生境监测及保育扩繁技术研究,为松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

期间,研究所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占地面积达2500亩的松茸原生境保护培育与扩繁促产基地,构建了松茸保育促繁技术体系,制定了《松茸保育促繁技术规程》行业标准,开展了系列松茸保育促繁与可持续利用培训和科普宣传。通过相关技术、规程的推广应用,原生境松茸自然产量提高15%以上,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云南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生态促繁技术应用》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评价。(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