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享誉大江南北广东种猪为何能创造多个全国第一



又到了老广传统的冬季进补时节,市民李小姐下班之后就首先赶到了菜市场,直奔猪肉档口而去,“老板,煲汤用哪个骨头好?做红烧肉切哪个部位?”猪肉档主则熟练的为每个顾客的要求及时分切。在讲究饮食的老广看来,猪的每个部位都对应着相应的美食,马虎不得。

而这一切的基础自然是每一头优质的猪。但优质的猪绝不是凭空而来,在中国,每年需要消费7亿头猪。把握种源,对猪肉的稳产保供尤为重要,关系着国民健康,也关系着粮食安全。

生猪种业看广东,广东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强省。改革开放以来,在广东这片土地上培育出了34个自主畜禽新品种,是什么让广东突破育种重围,让美味的猪肉如约而至每一个人的餐桌上?

丰富地方猪种资源+庞大市场需求,助力广东特色种猪

猪肉的好吃究竟和养猪品种有多大关系?壹号土猪创始人陈生对此是深有体会。大众对陈生的了解都是最会卖猪肉的人,但其实从2006年开始养猪以来,陈生就已经开启了对壹号土猪所养的猪种的选育工作。“好猪肉不柴、有肉香源自肌间脂肪,多了就香;另一种是甜味,就是氨基酸类。”曾经在电视节目中,陈生如此教市民如何辨别好猪肉。而他自己也真就拿着一个电饭锅,从海南岛一直吃到东北,陈生笑称吃遍了几千头猪的各个部位,差点吃出了“工伤”,终于得出了分辨好猪肉的秘诀。最终,陈生和他的团队也在广东小耳花猪等中国优秀地方猪种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选育出了如今壹号土猪所使用的品种。

根据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艳凤介绍,壹号食品集团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地方猪存栏规模。广东在地方猪开发方面有良好的技术、种源基础,壹号食品在地方猪的的保种和商业应用方面有良好的基础,目前正在依托中山大学壹号地方猪种业产业园打造广东省地方猪种活体基因库,努力将“壹号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猪种的商业开发中。

如今广东生猪种业拥有像温氏股份、壹号食品等一批优秀的生猪育种企业,年产种猪200万头以上,占全国8%左右。广东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0家,国家级生猪保种场(区)2个,省级保种场(区)6个,生猪新品种(配套系)4个,形成了广东小耳花猪特色产业区产业带,种业创新能力拔群。





丰富的种源是广东生猪育种得天独厚的优势。种源的多样性是育种的关键。广东畜禽种业实力雄厚。据了解,广东共有广东小耳花猪、蓝塘猪、大花白猪、粤东黑猪、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杏花鸡、怀乡鸡、阳山鸡、中山沙栏鸡等多个地方畜禽品种被收录进《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同时,广东非常重视对地方畜禽品种的保种与培育工作。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蔡更元教授向记者介绍,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已于2021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该资源库投资5000万元,保存了45个畜禽品种的遗传物质近10万份,其中包括了蓝塘猪等20个广东本省畜禽品种的遗传物质6万余份。

除了种源的先天优势,广东的生猪育种还成功的利用了市场带来的便利。广东常住人口数量达1.26亿,居全国首位。庞大的人口规模催生巨大的猪肉消费市场。据行业统计,广东每年的猪肉消费量在5000万头左右。农以种为先,巨大的商品猪需求也推动了广东种猪业的发展。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陈三有认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试验地,广东拥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这对广东生猪种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广东生猪种业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1999年,培育了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生猪配套系“深农猪配套系”和“光明猪配套系”;2015年,培育了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五系杂交瘦肉型猪“温氏WS501”配套系;截至目前,全省自主培育通过审定畜禽新品种(配套系)34个。

广东在生猪种业科企合作的模式创新上也开创了国内先河。1992年,温氏股份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就疫病防治、饲料配方研究、育种研究等领域展开合作,逐步成为了广东猪业科企合作的典范。据了解,目前广东有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多家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国家生猪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珍芳授等大批专家学者;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种业数据中心,生猪种业科研实力超群。

瘦肉型猪育种技术持续突破,追近世界先进水平

虽然广东的地方土猪培育开发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瘦肉型猪依然是目前生猪市场的主流品种。而我国在瘦肉型猪系统育种方面比国外晚了40-50年,同时我国主要的生猪饲养品种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的种源都来源于国外,因此有人提出,我国的猪肉安全依靠国外品种,稳产保供得不到保障,同时生猪育种技术被“卡脖子”。广东作为种业大省,多年以来为破除卡点不断探索,现在情况已经发生明显的改善。



“如果从目前市场供应情况来看,我国种猪的国产替代率已经很高,种源方面并不存在被“卡脖子”的现象。”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珍芳表示,“杜长大”是世界品种,我国瘦肉型猪育种历史久远,目前已经育成多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瘦肉型猪种,不能因为种源来自国外,就简单认为我国生猪业有种源依赖。

据了解,近5年,我国每年从国外引种的数量不超过1万头,远少于我国核心群所需的更新量,广东的情况也类似。适度地引种,也有利于国内育种的发展,是正常的育种手段。

育种技术上,随着近年的探索与积累,我国在生猪育种上的技术已经逐步追上国外先进水平。蔡更元表示,目前我国在生猪育种的技术上并不落后,与国外先进水平有3-5年的差距,但主流的技术,在国内都有应用。未来,我国可能会在生物育种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吴珍芳介绍,我国目前生物育种技术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相信未来生物育种技术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发展领域。

生猪育种面临两大难题,推进联合育种攻关是关键‍‍‍

育种之路,道阻且长。“虽然广东在生猪育种上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目前育种还面临一些挑战。”蔡更元认为,目前广东生猪育种还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育种工作组织比较涣散,产学研结合还不够紧密,省内像华农-温氏、中大-壹号这样紧密合作的模式还不够多,就造成技术转化的脱节。目前我国的生猪品种和国外差距不大,但育种和国外差距很大,主要是水平参差不齐,做得优秀的和国外水平相当,但行业整体平均水平很低。二是生猪产业上下游结合不够紧密。专门搞育种的企业和产业的下游合作不紧密,育种的价值无法体现。

如何破解?关键在于推进联合育种攻关。

育种资源和数据共享是广东省生猪种业的突破口之一。陈瑶生指出,生猪种业工作攻关需要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破局的核心在于实现育种大数据支撑下的优质资源共享模式,实现优秀种猪“百里挑一,百分之百使用”。探索强化生猪育种数据共享的联合育种模式,对于提升广东的生猪种业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要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种业专业化运作。

蔡更元提出,进一步提高广东生猪育种水平,需要产学研紧密联合,同时育种企业和下游养殖端紧密结合,建立企业间的利益连接机制。打造种猪品牌,将育种工作的价值体现出来。未来不需要很多企业搞育种,而是把专业的事情交给几家专业的企业去做,这样也更有利于育种工作的推进。

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运华表示,要提高广东生猪育种水平,关键在于加强产业联合育种的意识。他提出,可以通过建设区域性公猪站,实现优秀基因的商业化运作,同时加强场间的基因交流,促进种猪基因优中选优。

二是政策正确的引导。

罗艳凤表示,育种工作带有公益性,不需要全员参与,目前国家也在扶大扶优扶强,培育种业领军企业,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用地、核心场等资源支持。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加强了资金、种源、技术、人才等种业要素聚集,以产业导向与问题导向驱动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效明显。广东加强建设联合育种攻关平台,创建了中山大学壹号地方猪种业产业园、温氏集团畜禽种业产业园等一批功能性种业产业园,为联合育种攻关提供了政策土壤。

【记者】黄子民 吴昊晖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