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为何如此重要200条常考地理分界线大汇总

农作物种植方式

种植方式也叫种植方法,是在一定的种植制度下,按照一定的作物种类和配置方式进行作业的农业技术方法。种植方式根据种植制度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正确处理地力和作物种间的关系,组成不同的作物群体,用地养地结合,达到高产稳产、全面丰收。它包括多种具体方法,如单作法、混作法、间作法、套种法、带种法、复种法等。

1.单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世界上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多数作物以实行单作为主。

小麦单作

水稻单作

优点:便于种植和管理,便于田间作业的机械化

2.间作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节成行或成带地相间种植的种植方式。间作的不同作物共同生长期比较长,有的生长期基本一致,有的占据整个生长期的一半以上。

玉米花生间作

有利影响:①可以充分利用和延长作物生长季节,增加种植收入;②改善土壤中的养分结构,调节土壤盐碱酸碱度平衡;③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全面改善田间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④具有十分好的防治病虫害危害、促进增产的功效

不利影响: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适当调整株行距,能够很好的解决作物水肥光相争的矛盾;

3.套种

在前种作物生长后期利用其行距再次种植另一种作物的种植方法,套种的两种作物其共同生长的生育期很短,往往是一种作物的前期和另一种作物的后期共同生长,其同共生长期不超过整个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的优点:①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达到一年多熟、一年多收的作用;②改善土壤性状结构、调节土壤肥力;③最大幅度的利用当地光热资源;④避免土地前后两季作物种植空闲期杂草生长。

4.轮作

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称为轮作。

轮作的意义:①能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③减轻病虫危害;④减少田间杂草危害。

5.连作

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有利影响: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连作,有利于充分利用一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

不利影响:①加重对作物有专一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害虫和寄生性、伴生性杂草的滋生繁殖;②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使肥效降低;③加速消耗某些营养元素,形成养分偏失;④土壤中不断累积某些有毒的根系分泌物,引起连作作物的自身“中毒”等,影响作物产量质量。

6.混作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同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

有利影响:混作通过不同作物的恰当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选用耐旱涝、耐瘠薄、抗性强的作物组合时,还能减轻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达到稳产保收。

不利影响:混作会造成作物群体内部互相争夺光照和水、肥的矛盾,不利于田间管理,不适合高产栽培的要求。

押题冲刺

(2023·浙江湖州·模拟预测)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16个省份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00万亩以上,该模式改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大豆单作相比,复合种植的大豆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

A.耐寒

B.耐旱

C.耐阴

D.耐湿

2.下列关于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于减轻生产成本②利于提高士土地单产③利于减轻病虫害④利于机械化耕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B

【解析】1.玉米植株较高,易挡住大豆阳光,所以大豆应该具有耐阴特性,C正确,ABD错。所以答案选C。

2.根据材料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增收一季大豆,所以有利于提高土地单产,②正确;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利于阻断病虫草害,但不利于机械化耕作,也会增加生产成本,③正确,①④错。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所以答案选B。

【点睛】在玉米田间套种大豆,增产增收比较明显,特别对于雨水较少的地区,玉米田间套种大豆可实现优势互补,利用两种作物的高度差距,实现利用土地空间、透风透光、保水遮阳等多种优势功效。

(2023·广东·一模)油菜花是直根系作物,根系较发达,适合栽种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通气,有机质丰富的弱酸或中性土壤中。下图为2021年4月13日山东东营沿黄沙碱地的林场中,500余亩(1亩~666.67平方米)油菜花竞相绽放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油菜花能够绽放在东营沿黄沙碱地的林场中,是因为改良了土壤中的( )

A.矿物质

B.水分

C.空气

D.热量

4.林场中种植油菜花的种植方式类似于( )

A.单作

B.混作

C.轮作

D.间作

【答案】3.A 4.D

【解析】3.由材料可知,油菜花适宜种植在弱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现在可以绽放在沙碱地中,说明改变了沙碱地的酸碱性,属于改变了土壤中的矿物质成分,A项正确。土壤水分的多少与降水和土壤的保水性有关,土壤中空气含量与土壤的孔隙度有关,热量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因此BCD错误,故选A。

4.由图可知,该林场中的油菜花以在两列树的间隔内种植为主要形式,属于典型的间作模式,D项正确;单作指只种植一种农作物,A项错误;混作指在一块土地上进行不同种作物的种植,通过不同作物的恰当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但是无明显的间隔种植特点,B项错误;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如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C项错误。故选D。

【点睛】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2023·安徽淮南·统考一模)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是2022年中国农业的热词。该模式为四行玉米与三行左右大豆相间套种,玉米适当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在不减少玉米种植量的前提下,利用腾出土地种植大豆,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下图为该种植模式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玉米和大豆相间套种模式的生产优势,不包括( )

A.植株高低差异,提高光照利用率

B.便于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和收割

C.大豆根瘤菌固氮,减少化肥用量

D.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6.该模式得以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

A.市场

B.资金

C.技术

D.政策

【答案】5.B 6.C

【解析】5.玉米属高杆作物,间作后能更好的透风透光,避免郁闭的情况,同时由于矮作物的反向,田间漫射光也大大增强了,有利于玉米生长。大豆是短日照作物,玉米正好可以遮挡一部分阳光,又不影响透风和大豆生长。高矮间作,充分利用光照,喜阴与喜光相结合,A不符合题意;播种玉米和播种大豆不一样,并且,玉米肥和大豆肥的配方也不一样,来回切换耗时耗力;收大豆的收割机和收玉米的不一样,采用不同收割机收获,程序复杂;用于玉米大豆封闭草害药不同,且两作物主要病害不同,田间管理难度大,不属于玉米和大豆相间套种模式的生产优势,B符合题意;大豆有根瘤菌,含有固氨酶,能够把空气中的氮转化成氮肥,可以供玉米吸收利用,从而减少化肥用量,C不符合题意;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植株高低差异形成立体农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由于玉米和大豆的植株高度、栽种位置都不一样,两者就可以互补栽种,使得一份土地能够获得两份收益,很大程度的提升了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目标是保证玉米与单作玉米相比尽量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实现大豆玉米双丰收。因此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构建了“两协同、一调控”资源利用和株型调控理论,研发出“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核心技术和“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配套技术。所以该模式得以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技术,C正确;市场、 资金 、 政策对该模式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关键因素,ABD错误,故选C。

【点睛】玉米和大豆套种,两种农作物在种植时间和生长时间上是一早一晚的,一般是玉米先播种后长到30-40公分后再点播大豆,而且两种作物因为需肥高峰期不同需要在不同时期分别施肥管理;在玉米和大豆套种时的播种方法上,先播种的玉米一般采取精量播种的方法,后播种的大豆一般采取穴位点播或机械条播的方式。

(2023·广州·一模)2022年5月,云南省元谋县创新推广“蔬菜—水稻”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在黄瓜大概休耕期间进行水稻种植实验,避免了土地闲置,不仅有效改良了土壤,还能实现“一地多收”。图为元谋县黄瓜大棚水稻收割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实施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前,黄瓜大棚的休耕期大致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实施水旱轮作可以( )

①降低土壤盐度②减少土壤病虫害③增加土壤厚度④改变土壤的类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在黄瓜大棚休耕期种植经济效益较低的水稻,根本目的是( )

A.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B.增加农产品种类

C.防止耕地“非粮化”

D.推广大型机械化

【答案】7.B 8.A 9.C

【解析】7.云南元谋县处于云南单季稻播种区,结合材料“在黄瓜大概休耕期间进行水稻种植”可推断元谋县播种的水稻应为单季稻,一般为春种秋收。结合材料时间,5月推广轮作种植模式,可推断该种植模式中水稻主要生长期为夏季。结合材料“在黄瓜大概休耕期间进行水稻种植实验,避免了土地闲置”可推断黄瓜大棚休耕期应在夏季,B对,ACD错。故选B。

8.水旱轮作水稻可以少施肥或者不施肥,水稻可以吸收一大部分肥料,从而降低大棚内土壤的盐度。在水稻生长期,长时间的灌溉和排水也有利于盐分的排出。①对;水旱轮作,改变了土壤的相关理化性质,使部分致病菌和害虫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使其失去适宜发展的生存条件,通过水旱轮作可以大幅度降低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基数,减少土壤病虫害,②对。水旱轮作,没有明显增加土壤物质来源,土壤厚度变化不大,③错;水旱轮作,对土壤的矿物质成分改变不大,土壤颗粒物无明显变化,对土壤酸碱性影响不大,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也不足以引起土壤类型的变化,土壤类型没有改变,④错。综上可知,正确的为①②,A对,BCD错。故选A。

9.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数值上等于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在黄瓜大棚休耕期种植水稻和种植其他作物,对复种指数的提高和农产品种类的增加区别不大,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增加农产品种类不是其根本目的,AB错;在多种因素促使下,部分耕地种植作物为非粮食作物。“蔬菜—水稻”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能实现“一地多收”,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同时保障休耕期间土地不闲置,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遏制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C对;由图示可知,该模式适用于大棚,空间较小,不适合大型机械化的推广,只能采用小型机械化设备,D错。故选C。

【点睛】耕地“非粮化”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耕地被闲置荒芜;二是耕地被用来种植除粮食以外的其他植物;三是耕地被用来搞养殖项目;四是耕地建造建筑物。

10.(2023·广东·统考模拟预测)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耕地上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海南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超过50万公顷,橡胶树生长发育大致分为幼龄树阶段(1~3年)、中龄树阶段(4~15年)、老龄树阶段(16~30年)。一直以来,海南橡胶林林下间作主要在幼龄树阶段。金花茶属常绿灌木,野生金花茶稀缺珍贵,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享有“植物界大熊猫”和“茶族皇后”的美誉。因金花茶种植区域受限,人工种植的金花茶供不应求。近年来,海南开始在橡胶林下间作金花茶。下表示意橡胶林与金花茶的主要生长特点。

类型

光照

气温

降水

土壤

病虫害

橡胶林

高大喜光,林下荫蔽度高

喜热,气温低于

-5℃会死亡

喜湿,年降水量

>1150mm以上

喜酸耐酸

主要是白粉病,集中在2-4月

金花茶

矮小喜阴,荫蔽度低于50%会死亡

喜热怕寒,气温低于-5.5℃会死亡

喜湿,年降水量

>1000mm以上

喜酸耐酸

较少,采收期在10-12月

(1)与中老龄树相比,简述海南橡胶林林下间作主要在幼龄树阶段的原因。

(2)从自然因素角度分析海南橡胶林下间作金花茶的合理性。

(3)简析海南橡胶林下间作金花茶模式对野生金花茶的主要保护作用。

【答案】(1)与橡胶林中老龄树相比,幼龄树植株矮小,荫蔽度低,林下光照条件较好,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幼龄树根系不发达,与间作作物的水、肥竞争压力较小,利于间作作物的生长。

(2)金花茶喜阴,橡胶林下荫蔽度高,光照较弱,适合金花茶生长;橡胶林和金花茶在气温、降水、土壤酸碱度方面的要求较为相似,橡胶林种植区域的自然条件适合金花茶生长;橡胶林的病虫害高发期与金花茶的采收期错开,利于保证金花茶的品质。

(3)金花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满足市场需求,减少对野外金花茶资源的采挖,利于保护野生金花茶种质资源。

【分析】本大题以植物生长习性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物生长习性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橡胶树高大喜光林下荫蔽度高,幼龄树植株矮小,荫蔽度低,林下光照条件较好,适合多种生物生长;同时,橡胶树较为高大,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吸收较多,幼龄树根系不发达,与间作作物的水肥竞争力较小,有利于间作作物的生长。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金花茶矮小喜阴,而橡胶树高大喜光林下荫蔽度高,因此林下光照较弱,适合金花茶生长;金花茶与橡胶林对气温、降水以及土壤的需求相似,因此,橡胶林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适合金花茶生长;同时,橡胶林病虫害高发区与金花茶的采收期错开,可以保证金花茶的品质。

(3)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金花茶享有植物界大熊猫和茶族皇后的美誉,市场需求量较大,人工种植金花茶,满足市场需求,减少对野外金花茶资源的采挖,有利于保护野生金花茶种质资源。

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渐减少,两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渐拉开距离,随着国家近几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一般比内陆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会更大,这些地方商业比较发达,人流量大,气候适宜。

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疏,大体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北部,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干旱,有些是终年积雪,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二、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四、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

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

五、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分水岭:

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④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⑤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⑥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

⑦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六、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七、自然区内部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八、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分布区。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

九、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十、海洋的分界线

我国我国的四大领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上是一张四大海域地图。

1.渤海与黄海分界线: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

2.黄海与东海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

3.东海与南海分界线: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 。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

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其中,南海最大,渤海最小,具体如下... 渤海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黄海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东海面积约为77万多平方公里 :南海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

十一、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1)气候:

①大致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

⑥≥10℃积温4500℃等值线经过地

(2) 地形:

①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的分界线

②汉中谷地与渭河谷地的分界线

③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3)河流:

①河流有无结冰期、流量大小、水位高低的分界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4)土壤:棕壤与黄棕壤的分界线

(5)植被及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对应自然带的界线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6)农业:

①农业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②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的分界线

③水稻和小麦杂粮的分界线

④柑橘和苹果的分界线

(7)区域划分: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小结: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期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3)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4)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5)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6)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7)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8)地势: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

(9)地形: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10)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1)干湿地区: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长城

(1)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

(2)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

(3)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4)年降水量400mm线

(5)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6)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7)年积温3500℃线 .

4.太行山

(1)地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3)河流流域: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界线

(4)省区: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5.巫山

(1)地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3)省区:四川省与湖北省的分界线

6.横断山

(1)地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3)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7.武夷山

(1)地形区: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

(2)省区: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

8.天山

(1)地形区: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2)温度带: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3)区域划分:南疆与北疆的分界线

9.昆仑山

(1)地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

(3)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5)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0.阴山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3)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1.南岭

(1)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与江南丘陵的分界线

(2)河流流域: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12.祁连山

(1)地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青藏高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3)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5)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3.大娄山

(1)地形: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14.雪峰山

(1)地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的分界线

(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二)中国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中国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四)中国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五)中国河流界线和分水岭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六)中国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七)中国自然地区界线

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2、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5、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八)中国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九)中国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三、综合地理界线

(一)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1、黄土高原的南界

2、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5、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6、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7、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8、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二)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3、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4、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5、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6、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三)长城线: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1、长城地带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使之成为一个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

由于这里地处季风区向非季风区,半湿润向干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的过渡区,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雨量不多而时空变率大;

地表径流贫乏,而水量变化多端,有些河流长年无水,但偶发洪水则极易成灾;

平原少,沟坡地多,除黄河、西辽河沿岸局部平原及少数山间盆地外,多数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缺乏灌溉条件,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多大风,土地易沙化。

水蚀、风蚀交错,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特色的土地退化过程。因此,长城地带宏伟的建筑与强烈的风蚀、水蚀同样闻名与世,引起国内外许多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关注和兴趣,期望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找出一条开发、整治的科学途径。

2、长城地带是农业生产上的一条重要界线。它既是雨养农业与绿洲农业的分界线,还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分界线。

这些界线的形成,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变化。例如,早在1956年我国农业发展纲要中,就将长城一线作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到400斤指标的界限。这里既充分考虑到长城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别,又考虑到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不强行统一。

限制冬小麦在长城以北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指标。冬小麦生育所需10摄氏度以上的积温为1500摄氏度左右,越冬最低温为零下22—24摄氏度,长城以北大部分地区因冬季严寒,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防寒措施和技术保证,强行北移冬小麦分布界限,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作为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分界线,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注意土地风蚀沙化,还要注意水土流失。在灌溉农业区,发展灌溉时,必须注意排水,否则极易引起次生盐渍化。

3、长城地带是我国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长城地带作为农牧业生产的交错地带,实际上是农牧业内部结合差,农牧关系矛盾较多的表现。

农牧业在空间分布上是分离的,汉民族聚居区以农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则以牧为主。如在内蒙古长城沿线一带,蒙古族以牧为主,集中在中部高平原,汉族以农为主,集中在东部与南部河谷、盆地区。

在地区农业生产上,农、牧分家,谈不上结合,而且往往矛盾较多,多数情况是以农挤牧。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里,见水土条件好,接近农区的草场,往往成为开垦种粮的对象。

由于该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少土地因开垦不当,草被破坏,引起大面积的沙化,又不得不弃耕,造成“农业吃牧业、沙子吃农业”的恶性循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长城地带的自然条件虽可发展旱作农业,但产量不稳定,土地易沙化,但却是较好的牧业基地。为了充分发挥长城地带草原牧业优势和少数民族悠久的牧业经验,正确处理农牧矛盾,今后农业生产的发民方向应以牧为主,农牧结合。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