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土猪濒临灭绝吃掉7亿头猪的中国被国外种猪卡脖子

我国既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又是一个消费大国。

人们的日常消费中,食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肉类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其中猪肉占了将近7成。我国也成为了猪肉的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吃掉将近7亿头猪。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我国的土猪正面临着灭绝的风险。为了维持生猪的出栏量,不得不花费重金从国外引进优质种猪。那么我国的土猪能否再度崛起,被海外种猪“卡脖子”的局面该如何扭转呢?一、我国土猪面临“生存危机”

我国长期是一个农业大国,其中养猪是我们畜牧业的重要分支。

我国养猪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了,在周天子的菜谱中就已经有了多种猪肉的烹调方式。除了天子的膳食,猪肉还常出现在祭祀、庆典和富贵人家的餐桌上。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一年到头也吃不到肉。直到近代这种境况才有所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非常重视提高人们的膳食水平。即使当时物资相对匮乏,但是政府仍想尽办法让人们的餐桌上能见到猪肉。近几十年来,养猪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肉质和产量都有了新的变化。

不过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土猪却面临了危机。

现今人们食用的猪肉,约9成是“混血”的,其中来自美国、丹麦和英国的种猪最多。至于为何土猪会大量的减少,这主要是源于土猪的特性。

有专家指出土猪有3个明显的缺点。

第一是“慢”。

土猪的生长周期缓慢,一般需要12个月,而部分进口种猪品种,平均出栏周期在6个月。两者的生长周期相差了一半,以年为单位,两者的产量相差了1倍。

第二就是“消耗”大。

养猪业里有个概念“料肉比”,简单来说,就是消耗多少饲料可以增长1斤的肉。土猪的料肉比是非常高的,大约喂食5斤饲料,可以增重1斤,而国外种猪大约只需要喂食3斤。

第三是脂肪含量高。

同等体重的土猪与国外种猪,脂肪含量方面,土猪是国外种猪的1.5倍。目前人们都偏爱健康饮食,对于肥猪肉的需求也在减少。土猪的受欢迎程度自然也在降低。

此外我国原有的土猪品种也在不断的减少。原有的90多个品种,已经有25种基本消失,还有10几种处于濒危。因此养殖企业无奈之下,只好花费重金从国外来引进种猪。

那么光靠进口就能解决种猪的问题吗?二、种猪改良,绝非易事

进口国外种猪只是权宜之计,因为进口的价格实在过于昂贵。

国内知名的一家大型养猪企业,在2020年便一次性进口了2000头优质种猪。光是飞机空运的费用就是2000万元,购买成本和后期育种费用更是巨大的投入。

业内人士表示,种猪的繁育是一个高门槛的产业。仅仅是前期的硬件设施就要投入至少10亿元,此后每年的运营成本也在3、4亿元。如果想要快速回收成本,进口种猪似乎是个便捷的解决方式,可问题并不简单。

一方面国内的消费需求非常巨大,一年要吃掉7亿头猪。如此每年需要的种猪基数就大,即使进口种猪的出栏速度快,出肉多,也是需要一定的引进数量才能满足。

另一方面进口的种猪经过几代繁衍之后,也会出现退化的情况。如果本土的育种跟不上,势必会长期依赖进口。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本土育种,防止被国外“卡脖子”呢?三、本土育种,预防“卡脖子”

虽然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种猪进口,但是从未放弃过对土猪的改良和育种。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已经建成国家级保种场55个、地方育种场80多个,种猪的育种自给率已经达到了94%,不过育种体系的不够完善是个关键问题。

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对养猪产业进行了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主要是精准的补贴,先进的保种场防疫,和有度的国际合作三个方面。总结

我国是猪肉的消费大国,绝不可能任由国外“卡脖子”。

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资金投入的力度,用来发展育种产业。现有的养殖企业也在同步完善育种体系。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不再需要大量的国外种猪来进行繁殖。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土猪的趣闻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