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肉食品供应规模化养殖手段必不可少养殖场要怎么做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生产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生猪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中国居民肉食品消费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猪肉产量达到5296万吨,在全部肉类产量中占比接近60%,巩固提升生猪养殖业发展成果对于稳定肉食品供应、保障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受生猪生长规律与疫病外部冲击影响,中国猪肉市场存在阶段性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出现大幅度周期性波动,给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2018年8月开始,在非洲猪瘟疫病广泛传播冲击下,生猪出栏大幅减少,生猪养殖业受损严重。一、保障民生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2020年生猪出栏量从6.9亿头降至5.2亿头,降幅超过24%。生猪价格从2018年7月的12.60元/公斤,上涨至2020年8月的36.52元/公斤,涨幅高达189%。

为了稳定物价、保障居民生活,各级政府积极落实生猪稳产举措,猪肉保供工作逐渐取得成效,生猪价格大幅回落。2020年8月到2020年12月,生猪价格从36.52元/公斤降至17.51元/公斤,降幅超过50%。

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稳定猪肉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保障猪肉产品安全的重要工程。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有利于提高生猪养殖业抗风险能力,促进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是生猪养殖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规模养殖场具备规模效应,生猪生产规模扩大有利于降低平均成本,从而增加收益。与生猪散养户相比,规模猪场在机械化生产、生物安全防控、精益化管理、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生猪规模养殖场专业化程度较高,其经营者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更强,对市场认知更健全。同时,适度规模养殖有利于平抑生猪市场价格波动。 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渐提升。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07-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从32%提高到了60%,年平均增长2%以上。2018年开始,伴随非洲猪瘟疫情的广泛传播,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出现加速,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连续两年增长超过3%,2021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首次达到60%。规模猪场出栏量占比大幅提升,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小规模养殖的市场份额连续下降。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生猪散养户数量逐年下降,根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数据可知,2007-2019年,年出栏50头以下生猪散养户从8010.47万户降至2144.57万户,降幅70%以上。但是,散养户数量在全部生猪养殖场(户)总数中的占比仍然保持在90%以上,散养户仍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生猪养殖场(户)以向市场提供商品猪为主,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当前不同规模生猪养殖主体均是生猪市场的价格接受者。生猪养殖场户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取决于各自的成本控制能力。生猪散养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收入较低,劳动力投入主要来自于家庭成员,资金需求较小,进入退出市场灵活。

规模养殖资金投入较大,建设周期长,同时家庭劳动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劳动力投入主要通过市场雇工完成,规模猪场生产平均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近年来,生猪疫病传播、环保政策落地等因素对生猪养殖提出新的要求,推高了养殖成本,规模猪场能够通过集约化生产,摊薄成本,部分散养户难以满足防疫和环保需要。

同时,外出务工收入的上升也降低了农户参与生猪养殖的意愿。因此,从规模化视角出发,研究生猪生产效率,对比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市场竞争能力差异,分析生产效率规模差异,有利于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大幅度波动问题,为生猪养殖业平稳有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生猪生产受生产规律、季节变化、疫病风险、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具有很强的波动性。生猪养殖户受信息不对称影响,无法做出理性选择,在同行示范下进入(退出)市场,而生猪生产周期较长,此类行为容易助推生猪价格持续上涨(下跌),扩大生产波动。

生猪养殖规模化有利于规避有限理性与决策风险,目前中国生猪养殖场正呈现规模扩张的趋势,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逐渐提高。 2000年前,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处于较低水平,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不足10%。二、多方助力

2007年,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将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作为衡量生猪规模化进程的重要指标。2010年后,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以年均2%左右的速度提升。2015年开始,受到环保政策、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的冲击,规模化进程受挫。

随后政府资金、政策大力支持生猪产业,生猪养殖规模化加速推进。2018年开始,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连续两年增长超过3%,至2019年末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3%;2020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7.1%,增长4.1%,增速明显加快;至2021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超过60%。 中国生猪养殖场(户)总数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快速下降。生猪养殖场(户)总数由不同出栏规模生猪养殖场(户)数量相加得到。2007-2019年,中国生猪养殖场(户)数量从8234万户下降到2273万户,总降幅为72.39%,年均下降6.03%,养殖场(户)数量降幅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

2007-2008年,生猪养殖场(户)数下降速度较快,超过年均降幅,2008年降幅达到12%,至2009年,场(户)总数下降1521万余户。2009-2015年,生猪养殖场(户)数量下降幅度趋缓,期间年均降幅为5.01%,6年间场(户)总数下降2057万余户,表明生猪养殖场(户)总数稳步下降。

2015年开始,生猪养殖场(户)数降幅扩大。2017-2018年养殖场(户)数降幅连续超过10%;2019年养殖场(户)数降幅达到27.95%,为统计期间内场(户)数年均降幅的4.6倍。2015-2019年,生猪养殖场(户)总数从4655万余户下降至2273万余户,降幅51.16%,年均下降12.79%,中国生猪养殖场(户)降幅扩大。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与世界生猪养殖规模化推进过程相似,均出现散养农户逐渐退出、规模养殖市场份额扩大现象。通过梳理中国生猪产能与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发现生猪生产和消费具有明显的周期和季度波动特征。

2006-2020年,中国生猪出栏量有4年出现负增长,生猪价格存在四轮周期,原因在于生猪养殖受生产周期性因素、生猪疫病传播和环保限产政策等因素影响,生猪产能多次受挫,进而引发生猪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生猪价格长时间高位运行,严重影响生猪正常生产秩序和居民日常消费。

当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加深,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以年均2%左右速度增长。2018年规模化加速推进,至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超过60%。规模养殖面对市场冲击的能力更强,从而实现快速发展,规模猪场数量大幅提高,而生猪养殖场(户)总数和散养户数量出现大幅下降。三、影响生猪出栏的因素

根据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和生猪出栏量和生猪养殖场(户)数计算得到规模猪场在2012、2016和2019年的平均出栏规模,2019年规模猪场平均出栏规模为1878头,较2012年增长超过40%。

疫病冲击造成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多次疫病情况,对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波动产生重大影响,不利于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健康成本主要指养殖过程中因需解决生猪健康问题所支付的成本。

其中,生猪死亡损失费按平均死亡率与每头死亡生猪平均直接费用的乘积计算。规模养殖场(户)的死亡损失率除因特殊原因大量死亡外,按当地平均死亡率算;散养户则按照社会平均死亡率计算。2006-2020年生猪养殖健康成本总体呈波动上升。

2006-2009年,四类生猪养殖健康成本先升后降。散养生猪健康成本波动较大,2006-2007年其成本从14.25元/头增至22.32元/头,增幅56.63%;2008年其健康成本降至19.18元/头,降幅14.09%;2009年其健康成本又重新增至23.07元/头,增幅20.29%。

三类规模养殖健康成本变动趋势相对一致。2006-2008年,三类规模养殖健康成本分别从18.88元/头、22.30元/头、20.43元/头增至29.71元/头、31.63元/头、34.12元/头,增幅分别为57.33%、41.84%、66.70%;2009年三类规模养殖健康成本下降,降幅分别为9.60%、4.02%、9.52%。

健康成本在生猪生产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小,变化趋势主要是受到疫病传播的影响。2006年至2018年,蓝耳病疫情、猪5号病、多次仔猪流行性腹泻、非洲猪瘟生猪养殖遭遇多次疫病冲击。

疫病传播加速生猪养殖的健康成本上涨,主要是因为养殖场(户)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医疗防疫,同时高致病性疫病也会造成养殖场(户)死亡率高于常年;生猪疫病多发促使养殖场(户)在日常健康防疫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与精力。

健康成本的规模差异,尤其是大规模养殖健康成本较高,可能由于大规模养殖场生猪饲养密度高,猪舍内部疫病传播,造成存栏猪大量患病死亡,加大疫病防控难度,推高防疫和死亡损失费用。小结

饲料和仔畜成本在生猪养殖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但饲料成本随大豆等农作物价格波动而变化,仔猪价格波动与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基本一致,这两类成本基本由市场价格决定,故四类生猪养殖差异不大。

生猪养殖健康成本受疫病形势影响,2009-2010年、2018-2019年四类生猪养殖健康成本都出现大幅上升,养殖规模越大,健康成本越高。四类生猪养殖在人工成本上差异较大。2009年后,生猪散养人工成本大幅提高,至2020年生猪散养人工成本超过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89.31%、128.47%和345.02%。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