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当年在原某炮兵师服役时,副政委李庆海到驻昌乐县某部蹲点指导专题教育,师政治部保卫科周科长、宣传科新闻干事李金宝陪同。
昌乐县是山东省潍坊市所属县,境内有远古火山口,是著名的“蓝宝石之都”。
老兵当时是第三年义务兵,是后勤处卫生队的炊事员兼饲养员。老兵在做好伙食保障和养猪种菜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重追学生时代的“记者梦”,投了100多篇稿件后,终于在《潍坊晚报》四版发表一篇新闻稿件。自感基础差的老兵,很想到原济南军区前卫报社充电。
李庆海副政委曾担任过旅副主任、师政治部宣传科长、集团军组织处处长、某炮兵师政治部主任等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政工,闻名全军的“笔杆子”,任师副政委后,分管新闻报道工作,发现和培养了不少报道骨干。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老兵,拿着发表的仅有一篇新闻稿件,来到李副政委休息的部队招待所,毛遂自荐,提出迫切想到原济南军区前卫报社学习的心愿。
第一次有幸拜见李副政委,首长的脸上皱纹纵横,就像树的年轮,记录了30多年军旅生涯的风风雨雨;首长的鼻梁短而平,鼻头大而饱满,犹如“狮鼻”,按照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是“贵相”。
李副政委对老兵一番鼓励后,作为一个“过来人”说:“新闻报道这条路很苦,坚持走下去不容易,要慎重选择……”
随后,李副政委让随行的师新闻干事李金宝前去指导老兵,得知老兵到一个连队采访先进事迹。这种对写作的痴迷劲,令李副政委和李金宝干事以及保卫科周科长深受感动。
经过李副政委的大力举荐,很快,老兵接到赴报社学习的通知。自此,开启了老兵20多年的新闻报道工作之路。
接下来,老兵调入师政治部宣传科当报道员,以及入党、留队等成长进步上,李副政委都给予“追踪式”的关怀和培养。
李副政委不单单是对老兵,对其他同志能帮则帮,桃李满天下。用首长的话说,认认真真对待每个人。一位毫无背景的优秀的农民孩子想转志愿兵,但名额很少,李副政委积极争取,豪爽地说:“先留下再说……”体现了老一辈的重感情、讲义气和重视人才。只要接触过他的人,都说他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被他的人品官德折服,以在他手下工作过为荣。在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的今天,很难再找出这样重情重义的人。
李副政委当过宣传科长和某集团军组织处长,文笔过硬。有一年,上级要到原某炮兵师检查工作,汇报材料要得紧,只有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负责的同志有点慌,没吃饭就想着手起草,被时任师政治部主任的李副政委叫停:“先吃饭,后工作。”尔后,有大将之风的首长对有关同志说:“给我记……”在他的口述下,一篇高质量的汇报材料很快完成,令大家心悦诚服。
在专题教育中,老兵与战友有幸亲耳聆听李副政委的授课,一个多小时,首长没有照本宣科,完全即兴发挥,条理清晰,引经据典,风趣幽默,虽然是犯困的季节,但全场没有一个打瞌睡的,保证了教育效果。
有一年,老兵在超市偶遇李副政委的夫人,多年不见,阿姨不假思索地叫出老兵的名字,记忆力惊人,让老兵这个退役小兵受宠若惊。
老兵常想,如果早入伍几天,早认识首长几天,早培养老兵几天,新闻报道提干的政策没有被取消,有信心在部队干得更好。
首长,这几年忙于工作,忙于生计等原因,很少登门看望,请予理解。特别是您的老父亲仙逝后,也没人告诉消息,让老兵坐立不安,很不好意思。现在老兵的工作稳定,日子越过越好,总想找个机会看望首长。老兵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永远不会忘记首长的恩情。
李副政委曾在《中视融媒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村口那棵老槐树》。根据自我介绍,李副政委是今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入伍,曾任宣传科长、师政治部主任、泰安市军分区副政委、泰安市政协常委等职。李副政委退休后,退而不休,热心公益事业,为家乡捐赠老古槐树;现担任泰安市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和泰安市祝山石大夫文化研究院顾问等职。 #军情集结号#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