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内蒙古农民日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重塑乳业产业链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

2023年4月1日《农民日报》第6版刊发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重塑乳业产业链——种好草 养好牛 产好奶》,文章报道了和林格尔县对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乳业为核心,结合生猪、肉羊产业,在涉及4个乡镇1个乳业开发区,覆盖46个行政村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

报道全文如下:

《农民日报》2023年4月1日第6版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内,正大集团动物保健中心工作人员在制作动物病理切片。

积雪融化,为等待发出新芽的苜蓿草根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几公里外的牧场,一头头奶牛正在全自动转盘式挤奶大厅排队挤奶。大约10多个小时后,新鲜的牛奶就经过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从传送带上一盒盒“流”出来。

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草肥水美。近年来,地处“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南部的和林格尔县对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乳业为核心,结合生猪、肉羊产业,在涉及4个乡镇1个乳业开发区,覆盖46个行政村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

创建以来,产业园配套出台了信贷、用地、科技、投资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着力解决牧草发展“卡脖子”问题,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养殖合理布局、科技支撑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重新塑造了从饲草到养殖再到加工的乳业产业链。目前,产业园奶牛、奶山羊和生猪存栏分别达到9.2万头、3.7万只和32万头,园区总产值达130亿元左右,其中主导产业产值达90亿元。

壮大乳品加工,从挤奶到成品只用十几个小时

一秒钟,一眨眼的工夫,就有5包牛奶完成灌装密封,依次走上弯弯曲曲的传送带。

在产业园蒙牛数智化工厂,纵横交错的不锈钢管道,一台台自动化装箱机,能够绕行路障的自动运输车,伸缩自如又动作果断的自动码垛机械手臂等设备,共同构筑起一个庞大、复杂、快速却有条不紊的盒装牛奶生产系统。

“这个车间一台灌装机每小时就可灌装两万包,相当于5.2吨的牛奶。”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科研项目总监杜丽介绍说。

在县农牧局局长、产业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云月清看来,奶产品的现代化加工是整个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最为强劲的引擎,“因为如果不能快速变成包装产品,鲜奶的保存、销售和价格都将是一个大问题,养殖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驱动力。”

所以,产业园创建中通过产业布局规划、用地协调、奖补等政策措施,大力支持乳品加工、生猪屠宰、肉类加工业发展壮大,推动形成以蒙牛乳业为龙头的牛乳产业,以盛健羊乳为龙头的羊奶产业,以正大食品为龙头的生猪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壮大“头部”企业产生了对整个乳品和肉类产业发展的强大带动力。

目前,园区内盛健羊乳集团具备日处理鲜奶500吨,年产能1.5万吨奶粉的生产能力;正大集团300万头智能化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已投产。

在加工业的驱动下,产业园已通过扶持企业、政府平台公司建设后出租等方式建成规模化奶牛牧场34个,奶山羊养殖场11个,年出栏1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4个,同时有3个万头奶牛牧场和21万只奶山羊绿色养殖示范基地正在建设当中。

产业园区现代牧业和林一牧目前养殖奶牛6200多头。“每头奶牛每8小时要挤奶一次,我们每天几乎处于不间断挤奶状态。”牧场副场长王亚鹏说,“鲜奶每隔几小时就会向十几公里远的蒙牛加工厂运送一次,从挤奶到加工包装成品大概也就十几个小时的时间。”

云月清介绍,在推动常规乳肉产品加工的同时,产业园还在新产品的研发方面加大引导支持力度,研发出乳饮、奶酪、配方奶粉等新产品。“新产品的不断上市能进一步拓展市场,从而进一步带动奶源等上游产业发展。”

推动草畜一体,奶牛吃上本地产的优质苜蓿

加工业的壮大保证了对原奶的稳定需求,为养殖业的发展打开了出口,也为牧场的高质量饲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生态安全,在一个个牧场落实为一项项具体的管控措施。

在现代牧业和林一牧,高产安全管理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在饲养方面,牧场采用全混合搅拌车,确保奶牛日粮搅拌均匀,提高适口性和采食量,保障产奶营养安全。“我们还采用牧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散栏饲养模式,为奶牛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自由运动、自由休息提供充足条件,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日常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牧场场长郝藏严说,通过引进优质品种,采取精细化管理技术,奶牛平均日单产从一开始的3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41公斤。

据县农牧局办公室主任张勇介绍,目前园区奶牛和奶山羊规模化养殖率达100%,年产鲜奶稳定在40万吨以上,形成原奶质量保证、产量稳定供应的坚实基础。同时引导农户以务工就业、股份分红、饲草种植等方式参与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目前产业发展带动全县20多万亩的青贮玉米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收储。

但长期以来,和林格尔县的优质牧草种植存在短板。为解决牧草发展“卡脖子”问题,产业园加大草畜一体化发展力度,从2019年4月开始投资,在台基营村通过对低产田和盐碱地的流转改造,配备世界一流的节水灌溉设备,建成全市最为先进的3000亩苜蓿草种植技术攻关试验基地。

经过3年多时间大量的科学研究试验、种植探索和国内外专家的技术指导,克服地下滴灌设备易被鼠类啃坏及终端毛细管堵塞等难题,制定20项明细标准,试种的12个苜蓿品种有6个取得成功,进入丰产期。通过对牧场奶牛进行饲喂试验,奶牛各项乳指标不低于饲喂进口苜蓿草,在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单产还有上升趋势。

“在台基营基地优质牧草种植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业园今年将打造万亩苜蓿示范园区,还将新建设苜蓿草烘干加工厂,对奶业发展形成上游支撑。”云月清说。

完善支撑体系,种群扩繁疫病防控效率更高

牧场规模化养殖直接面对的是数千甚至上万头牲畜。在云月清看来,农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既需要上下游协同,也需要种业繁育、疾病防控、物流运输等配套服务保驾护航。产业园建设以来,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吸引多家相关机构投资落户,开展科研试验,提供社会化服务,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目前组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级科技类研发中心8个、自治区级科技类研发中心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拥有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224人,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

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在引进和自主培育优秀奶牛等家畜品种的基础上,近年来开展了家畜性别控制等技术研究。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技术利用新型分子遗传工具,产生的冷冻精液可直接控制后代的性别,减少公牛犊数量,大量繁殖优质母牛。

“使用性控技术,这样可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实现一个优质种群的扩繁,从而促进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发展壮大。”云月清进一步解释说。

为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新建成的正大集团动物保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动物病理切片检查,开展注射疫苗后的抗体检测试验。

正大集团动物保健中心实验室主任王建华介绍说,中心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基因测序仪、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全自动体系构建、病理切片扫描系统等各类大型检测设备。“动物感染细菌后,传统方法要培养菌落,调制试剂,人工显微镜观察判断,通常要七八天才能出来结果,而且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但现在通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只需一两天就能出来很精确的结果,可以为控制牧场疾病传播赢得宝贵时间。”动物保健中心的建成为畜牧业疫病防控安全保驾护航。

近几年,在产业园成立的内蒙古爱养牛科技有限公司,则通过“互联网 乳品产业链”模式,搭建起B2B(企业对企业)“全乳业生态共享平台”,为乳产业发展建立起买卖交易、融资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平台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上下原料供应。

张勇介绍说,产业园还全力支持正大饲料、纷美包装、蒙运达仓储物流等为引领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同时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农畜产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已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畜禽免疫密度达到了100%,县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成运营。(周宏辉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来源:农民日报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