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规模化与人性化”的平衡?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近期,22个省份陆续发布了2023年的生猪存栏和出栏数据。据统计,21个省份的生猪出栏实现了增长,同比增幅在0.6%至21%之间,合计出栏数量超过了6.22亿头,约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85.64%。排名前三的省份依次为四川、湖南和河南,出栏量分别为6662.7万头、6286.3万头和6102.31万头。
有趣的是,拥有“养猪一哥”的河南省并不是第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省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了62%,河南省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超过了78%,而湖南省的规模养殖比重也高达66%。这意味着规模化程度较高的省份,其生猪出栏量反而相对较低。一些人可能会拿河南省的面积和四川省的面积进行比较,但为何不拿河南省和四川省的人口进行比较呢?
这种情况引发了人们对生猪养殖产能与规模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尽管河南、湖南等省份在生猪规模化养殖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比重,但其出栏量却未能完全对应这一趋势。与此同时,四川省虽然规模化养殖比重相对较低,但其出栏量却居于全国前列。
生猪养殖产能的规模化程度是否越高越好?或许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单纯追求规模化养殖并不一定能够有效提高出栏量。因为养猪业并不仅仅需要考虑“效率”的问题,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的问题。在偏远的农村,还有很多家庭还需要通过养猪获取收入。
养猪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但许多大型养猪企业由于背后资本的压力,不得不追求短期利益。这导致它们往往偏离了最初的规划,阻碍了养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有许多养猪企业有一定的追求,但与养殖散户相比,大部分养猪企业参与者更倾向将“养猪”视为一份工作,而不是生存的唯一途径。
对于养殖户来说,养猪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职业。当行业出现巨变时,养猪企业及其背后的资本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止损退出,而养殖户则更倾向于坚持下去,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坚持才能迎来新的希望。在行业变革和市场波动中,养殖户往往是最具韧性和适应能力的一群,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是养猪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猪粮安天下”的观念下,养猪业的竞争仍然是成本的竞争,但我们必须避免陷入“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误区。事实上,大型猪企的成本并不低,包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基建成本等在内,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猪的成本。相比之下,养殖散户不需要承担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毕竟一家人就可以完成养殖工作,而基建成本也相对较低,只需改造“废弃的农村住房”就可以进行养殖。
养殖散户所赚取的收益实际上是辛苦钱,他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然而,这些辛苦钱却常常受到打压。当前,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养殖散户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以促进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规模化经营并不总是成本最低的选择,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做出的决策。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往期精选


再次全线飘红,猪价逆势连涨6.67%;国家发改委:供需博弈激烈,预计猪价或频繁涨跌调整
从CPI看2024年生猪行业的发展?
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猪企要钱不再容易!林其鑫:加大力度打造华系地方猪全产业链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