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生猪养殖应该注意哪些管理要点!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春季气温转暖,是养猪的大好时节。但是,春季天气变化无常,易造成了大量病菌的繁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实行彻底化消毒,可能引发各种猪疾病,不利于实现养猪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春季养猪关键技术要点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猪群健康管理

母猪是猪场的生产机器,是生产中的龙头,健康的母猪群是生产效益的最终保障, 所以建立健康的母猪群是一个猪场成败的又一关键要素。

1、自繁自养   种猪场在种猪选育过程中应重视提高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可根据每胎育成头数和后代日增重、饲料报酬等来衡量。弃弱留强,逐渐淘汰抗病力弱的个体及后代,经多代选育,提高该品种的抗病力。
2、引种   为生产发展需要,引种时要遵循“健康第一”选种观念,严把引种关。引种前对该种猪进行全面的血清学检查, 特别是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猪瘟等。在购买时应向种猪场索取该场的血清学资料和免疫接种资料。尽量从一个种猪场引种,避免从几个种猪场购买种猪。新引进的种猪在远离生产区的隔离舍隔离 30~90 天,严格检疫,确认无任何疫病,特别是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野毒,一定要对其进行监测。隔离期间首先调动本场猪只 3~5 头与其混群,确定无疾病传染,进行本场常规的免疫注射后一段时间, 方可转入生产区栏舍混群饲养。值得说明的是像蓝耳病阳性场最好从蓝耳病阳性场引种,相反,就一定要从阴性场引种。
3、人工授精和人工辅助配种   引进健康种猪精液进行改良,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种,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 就可以减少部分疾病,特别是生殖疾病的传播。对于采用人工辅助交配的种猪场,也要牢记卫生管理,严格做到公母猪局部的卫生消毒,减少子宫炎发生,提高受胎率。
4、运行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从分娩、保育、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 "的饲养方式,并将保育期分为保育前期 (3 周)和保育后期(2 周),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用高压清洗机将猪舍内使用过的所有设备冲洗干净,按 “空舍消毒原则”,并按规定配好的消毒液对栏舍墙壁和地板、天花板、食槽、栏架及有关器具彻底冲洗消毒 1~2 次,彻底杀灭所有病原,对猪舍净化、空置 5~7 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进一步应用早期隔离断奶、早期药物隔离断奶等技术措施逐渐净化各种病原,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猪群。
5、加强淘汰老弱病残、繁殖成绩差的种猪   一般情况下,种猪场要淘汰的繁殖猪只占基础繁殖猪群的30%左右。通过淘汰,建立高生产性能的健康繁殖猪群,进一步为猪场发挥最大生产成绩打好基础,建立一个高产值猪群的良性循环。
6、建立药物保健方案   经常送检剖检病料,对分离的致病菌作药敏试验,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选择高效药物或药物组合,建立猪群用药保健方案。
7、定期检疫净化,定期采血检疫    除日常详细记录整个猪群的健康情况,出现可疑病例及时送病料检验外,要按 “种猪场实验室检测计划”定时,以一定比例采血进行各种疫病的监测,并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同时作好资料的收集、登记、分析、总结工作。把检测结果反馈到猪场,指导猪场进行免疫程序的调整和针对性地进行驱虫保健。




二、环境卫生的消毒

猪场要制定严格的场内场外消毒制度与消毒用药制度,并严格执行。

1、入场消毒    场内设有消毒池、紫外线消毒室、洗澡更衣室,备有高压冲洗机、背式消毒器、高压除尘器等消毒设备、设施,对入场车辆、物品消毒 (饲料原料入场的消毒 ),猪只进场时要采取洗澡、保健、消毒措施,方可入场。员工进场必须沐浴、更衣,猪场生产区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参观。不准带入可能染病的畜产品或物品。车辆经过喷雾消毒才可进场,饲料经过甲醛熏蒸后方可食用。

2、日常工作消毒

场内严禁饲养偶蹄动物,饲养员不得串舍,各车间用具不得外借、交叉使用,饲养用具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母猪上床时必须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或一定消毒浓度的碘液洗澡后方可上床。在工艺流程上,生产要实行单元化饲养、全进全出制。母猪生产时一定要保证母猪乳房、阴户周围干净卫生,并严格消毒,减少子宫炎的发生机会。
公母猪配种前,应特别注意公猪下腹部和尿囊、 母猪外阴部的清洁,公猪应先挤压包皮积尿,再用浸泡了0.1%季胺盐溶液或碘液的毛巾由外到里、再由里到外清洁消毒包皮周围。采用人工授精时,应建立较强的无菌观念,避免人员、器具、环境等因素影响精液质量。应使用一次性输精管和过滤纱布, 如果条件不允许需重复使用输精管时,必须经过严格消毒,避免细菌随输精管进入子宫,引起母猪子宫炎。整个人工授精过程都必须严格消毒和清洁,集精瓶等器皿每次使用前必须经高温消毒,手套应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饮水、饲料应定期检测,饮水槽、饮水器、料槽应定期消毒、清洗。
3、定期防鼠、灭鼠、灭蚊蝇    老鼠、蚊蝇、麻雀都是疾病的传播者,对饲料、饲料原料造成损耗与污染。猪场要及时处理粪便,净化污水,切断产生蚊蝇的根源,才能使猪只健康生长。




三、兽医防疫

1、完善的生产记录    生产技术人员应对猪群健康状况和饲养员工作情况做好记录工作。对日常生产中的病死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症状描述,做好剖检记录并对用药状况、免疫情况等要了如指掌,并详细记录在案,做到每周一次小总结,每月一次大总结,并以报告形式报告给主管人员。对于生产统计表要经常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并总结吸取有益经验。

2、生产各阶段的兽医管理    猪舍消毒后,要检验消毒效果,看消毒是否彻底。每天观察并记录猪只健康状况、舍内温度、湿度、气味、通风等。产房内尤其要注意测量围产期母猪体温和采食状况等,记录、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夏季种公母猪舍的温度和疾病期体温控制,因为这直接影响种公母猪的繁殖成绩。
3、疫苗、药物的使用    一定要严把疫苗、药品质量关,根据实际效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来选择疫苗和药物。同时要关注运输、保存条件,并要求使用方法得当。要培训,纠正工作中的错误操作,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并坚持一猪一针,针型号适宜,并消毒。不打飞针、不漏注,做好免疫用药记录。疫苗药物要专人保管,专人免疫,开处方拿药。
4、免疫程序的制定    根据猪场猪群的实际抗体效价,结合本场流行病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5、实验室监测    根据实验室检测计划,按时采血检测抗体,来监控猪群免疫水平,通过了解抗体效价,选择最佳的免疫时机,为评价免疫效果提供依据;疾病的诊断检测以了解猪群微生物体系,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此外,畜禽环境、饲料、饮水每季度监测 1 次。
总之,集约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重点是群体的疫病控制,在目前疫病复杂的形势下,通过健全环境、猪群的健康、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各方面的努力,建立可靠的生物安全体系,切实采取综合性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发展, 确保猪场的生物安全,保证猪场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生物安全防护

目前,市面上没有安全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最可靠的方法还是生物安全措施。

1、与销售活动相关车辆的消毒

一是销售猪车辆的消毒。大型企业采用三级洗消中心,第 1 级和第 2 级洗消中心一般尽可能远离猪场;第 3 级洗消中心至少距离猪场500米,并建有烘干设备。首先冲洗车轮和车底、车身上的泥土和其他污染物;重点是冲洗装猪车厢里的粪便和有机物。驾驶室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这是第 1 级洗消点重点完成的任务;其次使用温热的戊二醛消毒药充分消毒、干燥、最后烘干,要求车体表面的温度要达到60℃,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车体不同部位达到这个温度所需要的时间不一致,建议使用红外线(或其他)测温计在线测定温度,从物体表面到达需要温度时,开始计算时间。二是饲料车辆的消毒。建议仍经过三级洗消中心。三是外来车辆建议不到本场。如确实需要,可使用本场的专用车辆作为摆渡。

2、引进生猪检疫

建议从信誉比较好的大型猪场中购回断奶猪或种猪,选购猪之前一定要全部检测(数量比较少时)或按比例抽检,使用荧光定量 PCR 检测。同时检测唾液和血清,只有两个样品均为阴性,才是“真正”的阴性。如果从不同农户采购断奶仔猪来饲养,应该按照每农户拟购买猪的30% 比例抽检。

3、外来人员的消毒

探亲或休假人员,在酒店隔离 2 天,洗浴后取湿纱布或棉签分别檫拭头发和鼻腔,混合后检测,应该为阴性。进入猪场生活区和生产区前,也要充分洗澡,并更换不同的衣服。录用新员工,要了解其以前的工作经历。对在发病场工作过的应聘者,更应该强调隔离期间的洗浴要求与检测。

4、外来物资的消毒

严禁携带外来猪肉及猪肉制品进入本场。购入的水果蔬菜类,可采用熏蒸、臭氧或紫外线消毒。

5、检测环境中非洲猪瘟病毒,确保环境中无病毒污染

对于恢复生产的企业,参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或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编写的《指南》,对猪场实施彻底消毒,检测地面和污水中病毒,确认为阴性后再引入哨兵猪。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