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屎官注意!几种常见的人猫共患病

猫猫性情温顺,聪明可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中饲养小猫咪的人越来越多。养猫咪虽然可以给平淡的生活带来乐趣,也可以作为情感的一种寄托缓解人们的孤独寂寞及心理压力。但是,在饲养、嬉闹的过程中增加了与猫咪亲密接触的机会,因此,以下常见的人猫共患病要加以关注。

一、狂犬病

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猫的唾液内,通过咬伤、抓伤或其他皮肤外伤导致感染。现代人研究证实,其也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胎盘进行传播。病猫表现为狂燥不安,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麻痹死亡。人感染后,潜伏期长短不一,病初表现为头痛、疲劳、恶心和呕吐等,被咬伤部位发热、发痒,眼泪多,流口水,呼吸和吞咽困难。遇水则出现恐惧。一般在发病数天后因全身麻痹而死亡 。

预防方法:平时被猫抓挠、咬伤后,主人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打疫苗,一般都是建议打,因为虽然暂时发现传给人狂犬病的多数是狗,但猫也是传染源,为了100%安全,会建议人被咬伤后24小时内打疫苗。二、猫抓病

是由猫传染给人类的一种以全身性发热和淋巴腺肿胀为特征的特异性疾病,猫是本病病原体的唯一自然宿主与传染源。 人被病猫咬伤、 抓伤以及与猫的排泄物直接接触可被感染人感染后,局部淋巴结发炎、肿大、疼痛,甚至化脓,体温升高,四肢出现斑疹,有的甚至出现脑膜炎。

预防方法:加强猫咪卫生管理,减少身上病原体数量,降低感染几率。三、皮肤霉菌病

俗称秃毛癣,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真菌病。猫的霉菌病是由小芽胞菌引起的。常在生病猫咪的面部、 躯干、尾部和四肢出现癣斑,也见于耳部及其周围。癣斑的形状和大小不尽相同。 患部被毛脱落和折断,炎性反应较弱。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人感染后,呈现深层的皮肤真菌病,伴发毛囊的化脓性炎症,生病周期通常持续性长,较难以治愈。

预防方法:做好猫皮肤的清洁卫生工作,给猫经常洗澡、梳毛。另外要防止健康猫与病猫接触。四、孢子丝菌病

本病的病原体是申克氏抱子丝菌,主要侵犯皮肤,也可扩散粘膜、淋巴结、骨骼、关节和内脏。皮肤病变为肉芽肿形成的结节,多沿淋巴管分布,有些结节变软,破溃后形成慢性溃疡。 人类普遍易感,以皮肤出现硬结、化脓、肾炎、骨膜炎、乳腺炎、关节炎和腹膜炎等为特征。

预防方法:建议可以直接采取纯室内养猫的方式,尽量不要在户外散养猫咪。五、球孢子菌病

本病系由球孢子菌通过空气传播,由鼻腔吸入体内而导致感染,也可因间接接触受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肺脏及胸腔淋巴结出现肉芽肿,并易于播散到其他组织。最常见症状是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等,也有因扩散骨关节而发生跛行和肌肉萎缩者 。

预防方法:注意环境及猫窝的清洁卫生,发现病猫,对其排泄物(尿液、粪便、呕吐物、痰)用消毒药杀菌后深埋。六、弓形虫病

猫是其终末宿主,是各种易感动物的主要传染源。猫主要通过感染猫的粪,和捕食老鼠和鸟获得弓形虫感染。在室内圈养,不食活物、生水的猫不易被传染。只有首次感染弓形虫的猫会在感染最初两周内传播虫卵,所以要每日清除猫沙或猫粪。而幼龄猫或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猫,则可能引起急性发作。表现为体温升高,拉肚子,呼困难和肺炎,有的还出现神经症状。孕妇感染后会造成胎先天性畸形,智力缺陷,甚至死亡。也易导致流产死胎和妖娠中毒症等。养猫人经常会有的现象就是怀孕扔猫,或者被家里人劝说把猫扔了、送人,切勿盲目扔猫。

预防方法:驱虫;处理猫咪的粪便时带手套及口罩,清理后要洗手。洗净瓜果蔬菜,不吃生肉。婚前给猫咪和自己做弓形虫体检。七、猫弓首蛔虫病

本病主要侵害幼猫。表现为腹围膨大,发育不良,贫血、消瘦、被毛粗糙、皮肤松驰。有的表现出异食症。弓首蛔虫卵随粪便排出后,不经任何中间宿主,发育2-3周即可具有感染性 , 人如误食了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即可被感染,虫卵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人类感染后 , 出现腹痛、腹泻、肠炎等消化道病症,有时可见肺炎等呼吸道症状。

预防方法:猫咪定期服用驱虫药;洗净瓜果蔬菜,不吃生肉。八、旋毛虫病

是一种自然疫源性共患寄生虫病。人因生食或未煮熟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发热、眼睑水肿和肌肉疼痛。病因人类食生或不熟的猪或其他动物肉而感染。骨骼肌中的包囊在12时可存活57天,在腐肉中可存活2~3个月。不充分的熏烤或涮食都不足以杀死包囊幼虫。此外,在动物间通过粪便传播受到一定的关注,人群间此种传播亦并非不可能,尤其感染后4小时内排出的粪便感染力最强。

预防方法:加强猫咪饮食卫生,避免饲喂生肉。

这些人猫共患的疾病其实在生活中有更多的传播方式,比如吃进不干净的瓜果蔬菜等,所以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及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才是最关键的。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