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土猪濒临灭绝吃掉7亿头猪的市场被国外种猪卡脖子

我国常见食用牲畜,以猪,羊,牛,为主要的食用产品,且已形成一种消费习惯。

虽然,由于近年来审美方向或健身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人群开始以鸡肉或是鱼肉,为主要食用肉类产品。

但主要的市场仍然没有改变,市场中的传统肉类还是以猪牛羊为主。

但是,市场也早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其中,猪肉成为了主要影响的产品,而影响的主要成因在于脂肪。01

我国肉类市场现状

2022年8月26日,在《2022年上半年肉类行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中国肉类协会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肖少琼称,从2022年上半年肉类产量、价格变化情况来看,肉类在生产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稳产保供。全国范围内的肉类市场相对平稳。

从相关报告中人们可以看出,上半年市场中,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519万吨,相较上一年同期增加228万吨,增长比例为5.3%。

而对应以往历史,这一产量也是同期最高产量。数据之中,猪肉、牛肉、羊肉总产量分别为2939万吨、302万吨、21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2%、3.8%、0.7%。

而备受关注的禽肉产量,此次报告中有所下降,仅为1067万吨,同比下降0.8%。价格方面来看,上半年畜肉价格同比下降近20%,禽肉价格,因为产量等原因基本稳定不变。

从去年进口肉类减少同比减少5.4%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肉类进口主要呈现下降趋势。根据相关报告,上半年总进口量为346万吨,相较去年同时间减少162万吨,总下降比例达到了32%。

其中,猪肉进口80.5万吨,同比大降达到65%;猪杂碎进口51万吨,减少15%的比例。但是市场之中仍有中国土猪或将消失的信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数据计算,猪肉已成为7成人口的主要食用肉类,而换算成猪,全国在食用数量早已达到7亿头左右,而市场的高需求,对于养殖户而言,是否存在一定的压力?02

市场供应导致问题

严格意义上来说,猪肉,在一定程度上人们食用的种类普遍为进口猪,对于土猪而言,一般家庭很少食用,究其原因,在于养殖方面,以下两点或是“卡脖子”的归因。

1、养殖难度,对于养殖业来说,猪的培育周期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经济条件,而我国土猪,因为自身培育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殖热情。

养殖户在选用品种时,更愿意选择国外进口的速成猪,简单来说,一头土猪的培养时间相较进口猪的培养时间较长一些。

本质而言,行为出于对钱的逐利,加速资金速度,是首要考虑,而市场的需求量大,也使得土猪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劣势。

而对于土猪而言,如果想要继续在市场中活跃,改良基因是一条必须的路,但这难度并不低于一般行业的行进难度,需要更多的开发时间以及开发精力,也需要有培育等专业方面的支持。

简单讲,开发周期长,难度大,对于市场而言,等待周期长,在此之间的不可控性也难以预估。

2、脂肪量,在满足基本饱腹需求后,人们对于肉类有了更多的指标,其中脂肪含量成为主要的市场指标,随着人们对于肉类脂肪有了一定的要求。

据了解土猪的脂肪含量,对比进口猪而言是其品种脂肪含量的1.5倍。

在购买方面,人们更倾向脂肪较低的进口猪,而使得养殖主逐步转变养殖方向。

而也导致我国土猪品种从从原有数据中的90多种品种,锐减至25种品种的数量范围,也由此,市场出现了土猪濒临消失的相关消息。03

问题本质

回归到问题的本质,其实还是在于品种繁育之上,根据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目前对于进口猪肉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

而在其中,部分养殖主已开始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相关的培育工作。

而市场中,虽然进口猪已达到一定的体量,但还不至于到品种消失的地步。

而人们的消费偏好虽已固定,但随着新品种的培育进度展开,土猪在脂肪上的问题或将解决。04

结语

简单来说,肉类在一定程度上看的指标是脂肪,但由于近年来人们对于审美方面的看法改变,以及有关专业人士,指出部分审美追求为不良追求后,对于脂肪这一指标而言,也没有过于苛刻的要求。

而在品种繁育之后,对于市场而言,进口猪的依赖性也会进一步解决,而本质问题链条仍然在于供应,在供应方面的问题解决之后,土猪或已全新面貌进入市场。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