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变异株不断迭代迄今为止新冠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多高
“各位专家,我想晓得,这些个病人为什么救不活?”
“为什么?因为这个病根本就没药可医。
新冠病毒就像疯子一样,拿着枪在病人身上,东一枪西一枪地乱开,咱们只能被动防御。”
这是电影《中国医生》中的一幕,也改编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已导致全球近5亿人感染。
从2020年初的武汉到2022年的上海,疫情一直都在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到底新冠病毒有多少变异株?它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怎样的?这都是人们急切想要了解的。
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前世今生
新型冠状病毒发现于2019年12月,在次年1月被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尤其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疾病,迅速在世界范围大流行,目前正处于第四波流行期。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新冠病毒自爆发以来不断演化,变异株在全球已超过1000种。大部分变异毒株被自然淘汰,留下的病株可能更具传染性并更容易引发重症。
目前,冠状病毒的变异株大致分为有5个谱系,演化由近及远分别是奥密克戎Omicron、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以及阿尔法Alpha。
2021年11月,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首先在南非被发现,因其具有强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避能力,短短3个月已经成为全球优势毒株。
二、变异株发病和死亡率有多高?
新冠疫情不断演化的当下,人们在发现了解新型变异毒株的同时,这些变异毒株也在“适应”着我们。目前引发专家关注的主要有3个,即奥密克戎Omicron、德尔塔Delta和阿尔法Alpha。
1. 奥密克戎Omicron
关于奥密克戎的临床试验的最新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与之前的变异毒株相比具有更快更好的复制优势,以此拥有了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
这就意味着感染过其他变异毒株的患者有再次感染奥密克戎的风险,但由其导致的感染严重程度却低于其它变异毒株,感染后的住院风险只有德尔塔的1/3。
从传播速度和死亡率两方面看,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1人平均能够传播9.5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病死率超10%。
2. 德尔塔Delta
在奥密克戎进入人们的视野前,德尔塔变异毒株是当时全球最为常见的变异毒株。与既往毒株相比,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染性更强,感染者更容易发展成重症,住院风险大大增加。
德尔塔变异毒株最早发现与印度,后发展到英国,在传播中其致病性有所增强,感染者发病率增高。但其致死率没有特别高,约为0.3%,只要救治及时其死亡率将会有所降低。
3. 阿尔法Alpha
阿尔法Alpha变异株最早发现于2020年末的英国,随后不断演变成为全球流行的变异毒株。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阿尔法变异毒株的传染性相较以往流行的变异毒株更强,强约50%—75%。
同时其感染程度也有更严重的趋势,感染该病株后患者的住院风险大大增加。根据英格兰公共卫生署2021年8月报告,阿尔法变异株死亡率约为1.1%。
三、全球新冠疫情何时结束?
截止2022年6月10日下午3点,我国现有确诊病例3006371例,新增确诊病例超70000例。抗疫形势依然严峻,关于新冠病毒的研究工作任重道远。
疫情何时结束?目前世界没有统一标准。有些专家认为将会持续到下个世纪,有些会认为可能到2023年结束。但这都是猜想,目前我们只能做好当下,严格防控仍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国家要坚持“外方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针对新型变异毒株,国家也制定了“动态清零”的有效应对策略,通过大范围流调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另一方面,公民要积极配合已有防疫政策,各项活动符合防疫要求。出门带好口罩,做好防护工作,并及时接种疫苗,从自身断绝变异毒株的感染和传播风险,同时也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总结:
对于新冠病毒,未来仍然充满变数,但它依然是以病毒的自身规律和特征在演进。任何夸大或缩小其危害性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做的是,在充分了解其规律和特征的前提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取相应的防疫和治疗手段。愿疫情尽早过去,社会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