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暴雨冲垮猪场损失百万!官方紧急通知暗藏关键信号


6月27日,全国生猪市场“东强西弱”格局明显。华东、华北标猪价冲高至15元/公斤(7.7-8.0元/斤),广东、浙江局部甚至突破8.2元/斤,创3个月新高!养殖户惜售压栏、二次育肥补栏抢猪,叠加北方高温调运难,市场供应短期收紧。


但别被涨价冲昏头!三大风险正在逼近:


·消费端冷冰冰:屠企开工率仅27.5%,白条走货慢,高价猪没人接;

·产能“定时炸弹”:能繁母猪存栏超3950万头预警线,7月集团猪企出栏回升,压栏大猪一释放,价格恐回调;

·暴雨“添乱”:贵州、广东猪场被淹,百万头生猪冲走,疫病风险飙升,短期供应缺口可能引发局部暴涨暴跌。


一、暴雨“炸场”,养殖户如何渡劫?


近期多地暴雨导致猪场严重受灾,养殖户损失惨重。


1. 贵州榕江:超30年一遇洪水致百头猪被冲走,损失超百万

  • 灾情概况:6月24日凌晨,贵州榕江县遭遇30年一遇特大洪水,平永河、寨蒿河等水位暴涨,县域内低洼地带全面被淹。某养猪场负责人石先生称,其养殖场占地一亩多,存栏百余头育肥猪(每头价值约1000元),洪水导致房屋倒塌、猪栏损毁,猪群被冲散后仅找回1头,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200万元。


  • 应对困境:洪水退去后,养殖户面临猪只打捞困难、疫病防控压力及资金短缺问题,部分养殖户表示“血本无归”,需依赖银行贷款重启生产。


2. 广东怀集、阳山等地:百年一遇洪水冲毁猪场,猪只“出逃”

  • 灾情实况:6月15日-18日,广东怀集县遭遇超百年一遇洪水,绥江水位突破历史极值。中洲镇、连麦镇等地猪场被淹,猪只因水位暴涨翻越圈门逃逸,部分养殖户反映“水浸导致猪泡水死亡,损失难以估量”。


  • 次生影响:洪水引发断电、断料危机,部分猪场需紧急转移猪只至高地,但因交通中断导致救援困难,加剧了猪只应激和疫病风险。


3. 湖南龙山县:极端降雨致生猪“随波逐流”,损失超十万

  • 灾害影响:6月18日,湖南龙山县遭遇极端强降雨,水位暴涨导致养殖户数百头猪被洪水冲散,仅剩十余头存活,直接经济损失超10万元。同时,县域内5.2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2亿元。




近期南方持续强降雨导致多省猪场受灾,养殖户面临直接经济损失与复产挑战。建议养殖户关注气象预警,强化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并利用保险等工具分散风险。


二、 二次育肥与天气成关键变量


今日全国生猪价格多数省份延续上涨态势,但局部市场涨势趋缓,整体供需博弈持续。根据最新数据,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较前一日小幅上涨,其中华东、华中及华北部分地区涨幅较为明显,上海、山东、安徽等省份报价区间达7.5-7.8元/斤,东北地区吉林、辽宁等地价格亦突破7.0元/斤关口。然而,西北及西南部分省份受消费疲软影响,价格出现0.1-0.2元/斤的回调,如陕西、四川等地报价回落至6.9-7.1元/斤区间。


从市场动态看,二次育肥热潮仍是支撑短期猪价的核心因素。养殖端因对7月行情持乐观预期,主动压栏惜售现象增多,叠加集团企业缩量出栏策略,导致市场适重猪源阶段性收紧。北方主产区如东北、华北等地,规模场提价后出栏节奏顺畅,散户跟涨意愿增强,推动价格重心上移。南方市场则呈现分化格局,高价区因终端接受度有限,涨幅有所收窄,但整体仍维持稳中偏强走势。


但消费端疲软仍是制约猪价上行的主要矛盾。当前高温天气持续,居民肉类消费需求低迷,屠宰企业白条走货速度放缓,开工率维持在27.5%左右的低位水平。尽管部分企业通过分割入库缓解成本压力,但终端市场对高价猪源的抵触情绪逐渐显现,南方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屠企压价采购现象。供需僵持状态下,猪价上涨缺乏持续动力,短期或维持窄幅震荡格局。


市场情绪方面,若南方降雨持续影响运输,不排除突破15元/公斤关口的可能性。养殖端对后市预期出现分化,部分主体基于产能去化加速的判断选择压栏惜售,而二次育肥群体则因看涨后市加大补栏力度,这种博弈导致市场短期呈现“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震荡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生猪均重仍处于历史高位,叠加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整周期延长,中长期供需矛盾尚未根本缓解。


综合来看,6月下旬猪价在政策托底、季节性因素及市场情绪共同作用下迎来阶段性反弹,但受制于产能释放压力和消费端复苏乏力,上涨空间相对有限。建议养殖户密切关注南方天气变化对物流的影响,合理把握出栏节奏,避免因短期价格波动造成经营风险。


内容编辑:艾栗

内容来源:中国养猪网、网络综合整理

版权归原作所有,向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