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步维艰!负债率不断攀升!养猪业或迎来“大厮杀”?爆火预制菜,猪企难逃“跨界”壁垒?最新国庆期间生猪市场运行情况!
曾经,养猪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然而如今,这个行业正悄然面临着一场财务风暴,将它们推向了一个未知的深渊。
2023年上半年度财务报表公布的那一刻,20家上市猪企的总负债已从一月份的4,363亿上升至4,565亿,半年内增加了202亿,平均负债率高达68.47%,部分负债率更是超过80%,令人不寒而栗。这些数字似乎没有下降的趋势,反而持续攀升,像是沉船的计数器,不停地往上涨。
20家猪企,平均负债228亿
在这场养猪帝国的负债赛跑中,牧原股份站在巅峰,却如履薄冰。其总负债高达1152亿,而2020年的资产高达1919亿,简单的说,这家养猪巨头的每一块钱中,有着将近6毛是借贷来的。即使以最高盈利水平计算,也需要至少5年时间才能偿还这笔巨额债务。
曾经,养猪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然而如今,这个行业正悄然面临着一场财务风暴,将它们推向了一个未知的深渊。
2023年上半年度财务报表公布的那一刻,20家上市猪企的总负债已从一月份的4,363亿上升至4,565亿,半年内增加了202亿,平均负债率高达68.47%,部分负债率更是超过80%,令人不寒而栗。这些数字似乎没有下降的趋势,反而持续攀升,像是沉船的计数器,不停地往上涨。
预制菜:风口上的猪,猪企都想吃一口
对于猪企来说,在预制菜发展上具有先天优势。首先,猪肉屠宰企业有“客户覆盖密度高”“服务客户频率高”“全国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方面的特点,建预制菜工厂容易上量做规模,品类就可以更多更丰富。另外一方面,预制菜的定义决定了预制菜加工工序更加复杂、保质期更短、口味决定性强。屠宰肉食厂对渠道终端供货频繁,也为一些批量小保质期短的预制菜品销售提供现实的可能。
下游板块营收增速不一 “有人欢喜有人忧”
目前,唐人神、天邦食品、牧原集团等已将屠宰与肉制品加工业务纳入主营业务的企业财报。整理发现,企业在对应板块的创收增速方面存在不小差距。
财报显示,唐人神从事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多年,肉制品以香肠、腊肉等中式风味产品和“湘菜”系列为主。在香肠、腊肉等肉制品生产加工领域具备技术积累,且积极布局多形式销售渠道,销售网络正逐步由湖南本土向全国辐射。
天邦食品在对应板块营收持续为负,且亏损呈扩大趋势。天邦食品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食品加工业务共实现销售收入8.92亿元,同比减少31.18%,亏损1.23亿元(2022年,猪肉制品业务也处亏损状态,亏损1.67亿元),创收在总营收的占比中迅速下滑。
天邦食品介绍,公司肉类制品围绕“飘香肉”品牌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分割品、精分割品、加工调理品等,增加火锅系列、烧烤系列等。
公司表示,食品业务是公司打造的第二增长曲线。但就亏损原因,半年报中指出,由于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关停了原有的租赁厂和代宰业务,聚焦阜阳屠宰加工厂,屠宰量有所减少,产能不饱和折旧分摊费用较高。同时食品加工车间仍处于试生产,研发费用等也较高。
业内人士指出,屠宰作为生猪产业链下游的重要一环,养殖企业入局并非易事,一方面,屠宰产业技术壁垒较高、资本投入较大,且要符合食品安全等诸多方面要求;另一方面,国内屠宰产业依然在去产能阶段,市场也较为复杂,实现盈利的难度较大,需要行业内进一步提升产业利用率。
牧原股份的屠宰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秦军表示,目前屠宰产能总量在2900万头,近几个月单月屠宰产能利用率在50%左右,预计全年屠宰量超过1200万头。屠宰产能布局主要是在养殖主产区配套建设,通过自养自宰的业务模式,将食品安全做到全程可知、可控、可追溯,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向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猪肉食品。同时,屠宰肉食业务也与生猪养殖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根据公开资料,牧原屠宰肉食业务已在全国11省、22市、26个县布局,公司大力拓展全国生鲜猪肉销售网络,屠宰肉食业务已在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设立60余个服务站。秦军表示,“公司还是将以白条猪和分割品为主要销售产品,B端客户为主要销售对象。我们在中短期内,还是希望在B端‘做深做透’,从市场开拓、渠道建设、客户需求开发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增强屠宰肉食业务综合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目前没有布局C端计划。”秦军说。
2023年全国生猪国庆期间市场运行情况
贵州市场:国庆期间,贵州市场生猪价格呈先稳后降态势,近两日价格小幅反弹,整体价格水平较节前稍高0.1-0.2元/公斤。主流区间15.3-15.6元/公斤。供应方面,假期期间出栏量稍减,出栏体重有所增加,对价格有支撑。需求方面,受节假日利好带动,集中消费有所增加,但增量一般,且西南区域地销为主,外调减少。因此涨幅有限,供大于求持续,近几日预计主流区间变化不明显,小幅震荡为主。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