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又在肉鸡群中流行,该如何有效防治?
关于腺病毒,目前肉鸡(包括817肉鸡)、蛋鸡和肉鸭上都经常发生,相对而言,817和蛋鸡发病率较高,在这里给大家说下,腺病毒的发病特征以及防治方法。
腺病毒是家禽常见的病原体,禽腺病毒分为Ⅰ亚群、Ⅱ亚群、Ⅲ亚群。目前近年流行的主要为I亚群,主要造成鸡群的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两种临床类型,给养鸡个体与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I型腺病毒流行特点
目前在I亚群的腺病毒全国多个地区均有该病毒的发生(表 1),该病可感染 1 ~ 6周龄任何品种鸡。发病日病程短的 4 ~ 8天逐渐恢复,一般 7 ~ 10天,也可以持续 2 ~ 3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发病鸡群死亡高峰多持续期 4 ~ 8天,病程 8 ~ 15天,死亡率 10% ~ 60% 不等。
禽腺病毒可引起包括包涵体肝炎 (IBH) 、安卡拉病/ 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 (HHS) 、以及肌胃糜烂或溃疡(GEU)。目前我们检测发现两种常见症状 :包涵体肝炎(IBH) 和安卡拉病 / 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 (HHS)。
根据血清学关系,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禽腺病毒的 12 个血清型分为 5 个亚群 (FAdVA-E)。I 群禽腺病毒在中国鸡群中发病率非常之高 。禽I群腺病毒感染品种广,蛋鸡、肉鸡、种鸡等均为主要感染宿主,且目前禽I群腺病毒的发病E8、C4和D11同时存在,D11和E8B 表现为包涵体肝炎症状,C4表现为心包积液-肝炎综合症。
来源:天津瑞普
案例分析
案例一:聊城高唐客户,这批养了1万只817肉杂鸡,鸡36天,每天伤亡30多只,已用了一般性药物三天,但是依然鸡群有伤亡,解剖的鸡群心包积液、肝脏有黑点,肾脏肿,吃料下降明显,当地兽医诊断为腺病毒,让直接打抗体,但是一算成本要3毛多每只鸡,还有10天要出栏,他不愿意这么治疗,问我又其他办法吗?
鉴于只有包涵体肝炎,很少有心包积液,最后给推荐的是投喂欣纽康(新流法腺卵黄抗体1800斤水/袋)连用两天 益牧甘宁,用药2天后,笔者问他,他说伤亡降到一天7-8只,肝脏坏死点减少,吃料开始增加了,随后再跟上清解合剂三天,整体算是控制住了。
案例二:潍坊一白羽肉鸡鸡场,存栏24万,1栋3万,其中一栋鸡舍鸡群在19日龄发现有心包积液、肝炎、肾肿等症状,每天伤亡70-80只,经检测是腺病毒。
当时建议是直接打腺病毒抗体(目前市面上有此类抗体的大厂家有普莱柯、信得、瑞普等厂家有抗体) 禽利高(广谱抗生素) 泰芪强(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混合均匀后按1mL/kg体重注射1次,当天死淘就降到5只,效果很明显。
腺病毒防治
1:病毒传播特点
禽腺病毒可以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腺病毒通过孵化的蛋垂直传播,雏鸡 1 日龄就可能分离到病毒,但正常情况下 3 周龄后开始排毒,4 ~ 6 周龄排毒高峰。
来源:青岛易邦
蛋鸡转群时排毒量最大在 5 ~ 9 周龄,但在 14 周后仍可排泄70%,在一只鸡上经常可分离到 2 ~ 3 个血清型的病毒。当腺病毒常在时,约在产蛋高峰前后有两次排毒期,大概由于高峰产蛋作为一种应激或高水平激素引起病毒活化,这可通过种蛋最大限度的传给下一代。病毒还可在粪便、气管、鼻粘膜以及肾脏中存在,因此病毒可通过各种排泄物水平传播传播,其中粪便中病毒的滴度最高。主要是通过接触带毒的粪便传播本病,水平传播速度比较缓慢。
2. 具体防治措施
据报道我国部分鸡群的阳性率为51.4%,鸭群的阳性率为51.7%,鹅群的阳性率为17.3%。说明腺病毒广泛存在我们的鸡场,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做到位,才能很好的防治好腺病毒。
生物安全做到位
从运输车辆、到每批鸡出完之后的污粪清洗,空舍以及鸡舍内外的平时清理消毒,都要严格进行有规律的执行,清洗消毒做不好,就会留下隐患。
1日龄或7日龄进行合理的疫苗免疫
目前部分817鸡苗厂在鸡苗出厂之前就用新流腺 利高霉素注射,而白羽肉鸡多数鸡场可以根据鸡场情况做新流腺或者新流法的免疫,这个主要看当地是不是流行腺病毒或传染性法氏囊。
重视日常饲养管理
虽然我们做了很好的消毒和疫苗免疫,但是也不能百分百的保证鸡舍和鸡体内的腺病毒被我们控制住,很多鸡群感染的是隐形腺病毒感染,平时,看不出来,但是一旦有大的冷热应激,很可能就把腺病毒激发出来,同时,一些禽类的免疫抑制类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CAR)、马立克氏病(MDV)、禽白血病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鸡群容易继发感染腺病毒,需要我们选购好的鸡苗,才能减少腺病毒的发生。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