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环境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
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已经初见成效,形成了对农业企业的互联网驱动,有效支撑了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行业依然面临着供应链金融供给主体激励不足、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数字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供应链金融作用的发挥。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环境、建设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等策略,进一步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问题
(一)供应链资金供应存在明显短板
资金是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决定了融资业务的发展上限,目前已知的三种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只有银行主导模式不会存在资金供应短板现象,其他两种电商平台主导模式、核心企业主导模式均面临着资金供应短板问题。这是因为后两种模式的金融出资主体为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这些出资主体普遍存在运行时间较短、资金来源有限、资金收集难度较大等问题。从资金来源角度来讲,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同行拆借为主,自身存在局限性;小额贷款公司以、捐赠资金、股东缴纳资本金为主。从资金收集角度来讲,国家逐渐加大了对违法金融活动的治理力度,使得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频繁出现暴雷情况。
(二)参与主体合法权益难以有效保障
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工程,想要确保各个参与主体的建设积极性,需要解决参与主体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具体来讲,农户在农业供应链金融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而农户参与金融业务的主要目标便是获取经济收益,可见解决农户与核心企业利益分配问题迫在眉睫。农户违约则是核心企业面临的最大利益问题,这是因为达成的协议普遍约束性不强,一旦农户违约,核心企业需要向金融机构偿还本金和利息,但是过后却很难成功向农户追偿。
二、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思路
(一)优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环境
只有为农业供应链企业及金融机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够逐渐形成良性竞争市场,并且通过市场环境变化来逐渐转变供应链企业的金融需求,进而促进农业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具体方式如下。第一,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构建不同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型,以此来满足不同供应链企业对于金融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在不同运营发展阶段的优势,真正做到通过技术条件和资金条件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第二,需要打造流畅、方便、快捷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平台,以此来收集、聚合众多农业供应链参与方的信息、资源和需求,帮助众多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型企业缓解信贷约束,确保上下游企业在农业供应链金融转型中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第三,需要为农业供应链金融构建良好的制度,确保供应链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够在保持高效运营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引导农业企业及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参与到金融创新中,为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推动力,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推动力。
(二)建设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健全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不但能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还有利于将中小型企业需要承担的信贷风险科学转移到核心企业上,也能够帮助中小型企业更好地化解金融风险,具体方式如下:第一,需要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相关法律解释,例如,应收账款说明、动产评估标注等,在健全相应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不动产抵押的稳定性,进而形成相对良好的信用环境,以此来巩固现有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息披露制度,降低整体操作的风险性。第二,需要推动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体系,鼓励保理、租赁、担保等金融服务机构参与行业发展,提升农业供应链领域的整体竞争力,降低企业应用不动产进行抵押的风险,确保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定规范运行。
(三)激活农业供应链金融潜在需求
有需求才有服务,有服务可以促进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激活农业供应链企业潜在金融需求的方式,来活跃市场氛围,不但能够提高金融体系发展效率,还利于构建专业供应链金融体系,具体方式如下:第一,需要帮助农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延长农业供应链,同时扩展多样化供应链企业和机构,以此来实现农业供应链的组织化发展;为供应链企业和金融机构建立利益共同体提供机会,尤其是需要强化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型企业的连接,通过核心企业的资产力量和技术资源,提高农业经济市场发展的规范程度,同时有利于企业之间构建更为稳定和牢固的供应链关系。第二,需要鼓励农业供应链中小型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发展能力,提高各项金融活动开展的专业化程度,进而扩大其经营规模,规模得到扩大后,其金融需求自然而然便会增多。
(四)提高农业供应链金融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
加强农业供应链金融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整合产业链、供应链相关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信息和需求,能够促进行业的透明度、协同性,同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指导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具体方式如下:第一,需要强化农业供应链各个主体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确保每个主体都能够有效的应用信息、通过信息系统获得相关金融信息,进而促进生产经营、合理配置金融服务和金融需求。在交易中,可以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在金融信息甄别和合约签订限制中的有利作用,进而提高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效率。第二,需要强化农村物联网和互联网体系建设,只有具备了快速、完整的网络系统,各项农业供应链金融信息系统才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在基础上需要积极引进先进信息系统和管理软件,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形成健全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信息和数字化体系,确保各个企业能够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需要的金融信息,以此来选择专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五)加强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政策扶持
想要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需要通过一应金融监管政策、财政杠杆政策来弥补供应链资金供应短板,具体方式如下。第一,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新兴产物,在监管方面难免存在不够严谨、不够完善的问题,为了确保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科学运行,监管部门需要就不同行为形成新的监管策略。第二,需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资本引流,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例如,地方政府通过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形式,吸引金融机构进入市场。
(六)通过税收合理调节参与主体利益
第一,需要针对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参与金融机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弥补金融机构在支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从而调动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例如,参与金融机构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或全部免除利息税;提供农户数字化贷款服务的农村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适量或全部减免所得税。第二,需要针对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参与核心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而调动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例如,结合经营性收入、生态环保指标,按照一定比例抵扣或全部抵扣经营所得税;结合土地资源应用情况及生产情况,适量减免耕地占用税。结语
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涉及到了核心企业、农户、投资单位三方,只有三方能够建立利益共同体,才能够长远建设,这便需要通过税收来调整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