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进猪前的准备及进猪后的管理

1、猪舍的准备进猪前严格按照下表项目检查猪舍准备工作,保证所有设备运行良好,所需 要的工具齐全并且都已清洗消毒。(附件一猪舍准备检查清单)


2、进猪及进猪后的管理2.1饲养密度 断奶至育肥猪舍的空间是按照育肥出栏时的密度设计的,所以相对于断奶仔猪来说空间较大,这个时候可以根据标准的密度要求进行合栏饲养,合栏饲养的时候要确保有足够的饮水嘴和采食空间。


如果是从断奶到生长至20kg 的仔猪,推荐空间为 0.26 平方米/头,饲养4 周以后的仔猪要尽快分栏,因为这时候每栏里的饮水嘴和料桶的采食空间可能不够。 仔猪转入猪舍后应根据仔猪的性别、大小、病弱等进行合理密度的分群饲养。 对于健康状况差的猪群,尽量增加每头猪的生长空间,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 上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2.2分群管理在仔猪到场装栏的过程中进行分群,按照猪舍内环境温度的差异,进行栏位 的设定(如下图所示),按大小、公母和强弱进行分群。


断奶体重分布:一般 25%较大的猪 , 50%中等的猪 , 25%较小的猪。 一般把病弱猪放入猪舍内温度最好的地方。 除了根据猪只的大小强弱进行分群外,还要根据公母进行分群,因为饲养后 期阉公猪的生长速度要快于母猪。 分群的次数一般为 3-4 次,通常每做一次疫苗前可以进行一次分群,30kg以后不再做分群。 建议留下一个或更多的空栏给处于劣势、弱小和健康不好的猪。


2.3进猪后的管理2.3.1目的提高仔猪成活率减少仔猪应激,使仔猪顺利度过断奶应激期2.3.2进猪后的管理要点 进猪后:对经过长途运输的仔猪进舍后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待仔猪休息一 段时间后进行首次饲喂。 进猪后的前 36 小时:进猪后的前 36 小时,仔猪需要找到料槽和饮水器,并建立起采食和饮水的行为习惯。 进猪后的 36-60 小时:大多数仔猪进舍 36 小时之内都可以找到饮水器,并 开始寻找料槽采食,但总有2%-4%的仔猪需要额外照顾,必须把他们找出来,对弱仔猪来说,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也很最困难。2.3.3饲喂方法(第一阶段饲料采用102#)1)、饲喂垫饲喂-对正常的仔猪在料桶旁边设置饲喂垫,在饲喂垫上洒上少量饲料来刺激仔猪采食。在饲喂垫上洒上少量饲料,每天饲喂 4-5 次,仔猪只需要 2-3 天的饲喂垫上 饲喂就能适应正常的料槽饲喂,7 天后可以去掉饲喂垫。在饲喂垫上饲喂时,应保持料槽中有40-50%的饲料覆盖。洒料时要注意饲料的量,过多容易造成饲料浪费,过少仔猪不够吃会发生抢 料,每天定时清理饲喂垫,防止饲料变质。2)、湿拌料饲喂-针对病弱的仔猪用教槽料和40度左右的热水将饲料充分浸泡成糊状。具体方法为:第一天饲喂比例 80% 的水和 20 %的饲料;以后每天增加 15%的饲料,减少15%的水,逐步增加饲料的 比例;7 天内逐步过渡为100%干料。3)、代乳品饲喂-对断奶体重小的仔猪对断奶体重较小的仔猪(<5Kg)进行 3-4 天代乳品饲喂, 每天逐步提高干料的采食量。 过于依赖代乳品的仔猪可能会不愿意进食干料, 此时可以将代乳品与乳猪料混合, 逐步过渡,直至能完全采食乳猪料。2.3.4饮水方法 仔猪进栏后应仔细检查饮水器高度,以保证仔猪饮水方便。高度应调到差不多相当于同群仔猪中最小个体肩部的位置。 猪只转进 3 天内,可以把乳头饮水器卡住,让水常流,这样可以帮助仔猪尽快找到饮水器的位置。 断奶猪水压不宜过大,推荐水压为 500ml/M。 环境控制 断奶仔猪在进入猪舍时室温应在 28℃,湿度控制在 40-60%。 每栏设置保温灯和垫子进行局部保温,局部空间温度应该高于舍温 2-3℃, 仔猪进舍 24 小时以后可以根据仔猪的表现来随时调整保温灯的温度。 局部空间如图所示, 如果温度过低仔猪寒冷会挤成一堆, 这时需要调高保温灯的温度; 如果温度过高仔猪太热彼此相距很大, 这时需要调低保温灯的温度; 温度适 合,仔猪比较舒适,互相依靠但彼此之间有距离。


2.3.5巡栏 在进猪时应及时挑出健康状况较差的猪只并放于病猪栏。 在进猪后前 3-5 天, 每天逐栏认真检查仔猪的状况, 发现身体状况不佳的小 猪和不会吃料的小猪,应当及时挑出并分别放于病猪栏和弱猪栏。 对于健康状况不好的仔猪应当及时给予针剂治疗。 对于不会吃料的小猪或瘦弱猪进行代乳品或者湿拌料的方式进行饲喂。 2.3.6 注意事项进猪前了解好将要引进猪只的日龄、 体重,确保提供适宜的饲料。进猪前了解好猪只的健康状况和疫苗免疫情况,准备相应的药品和疫苗。进猪时要仔细核对进猪头数和重量, 计划好每个单元需要转入的数量。早期饲养阶段要给予病弱猪只特殊的护理。巡栏时带好工具和药品,以便及时处理问题猪只。进猪时一定要提供适宜温度和通风。抓猪的时候要注意方式动作要轻柔。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