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不香了到底是猪变了还是你变了

说起猪肉可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红烧肉、坛子肉、东坡肉、狮子头......八大菜系中榜上有名的名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据统计猪肉占据中国人肉类消费70%以上。

别看吃的人多人均消费量也高,可是猪肉的口碑却在逐年下滑。网上也经常有网友吐槽说猪肉不好吃了。那么猪肉不香了是错觉吗?到底是猪肉真的不香了,还是我们嘴巴挑剔了?

一、决定猪肉好吃的关键——脂肪

要说猪肉好不好吃脂肪是关键。肉质检测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就是肌内脂肪。早有研究表明,猪肉的感官品质、食用质量都与其肌内脂肪有关。

肌内脂肪不仅是猪肉鲜嫩多汁的物理因子,还是产生风味化合物的前体物质。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用肌内脂肪适度丰富的猪肉做出来的菜肴,那才叫香糯酥烂唇齿留香,才能香飘十里馋哭隔壁小孩。

要是不信咱们来看看几个例子:金华猪肌内脂肪达3.70%,用它做的东坡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东北民猪肌内脂肪达到5.22%,猪肉酸菜炖粉条鲜香可口让人胃口大开......

这些地方猪种就是我们印象中的香香猪肉啦,不过遗憾的是现在市场上的猪肉多数都是引进的国外猪种。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多数为5.92%而国外猪种只有2.66%。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舍弃地方猪种而引进国外猪种呢?

二、土猪退圈,洋猪出道

中国土猪的主流颜色都是黑色,不然怎么会有“乌鸦站在猪身上——谁也别嫌谁”这样的俗语。在古代猪还有“黑面郎”、“乌金”这样的称呼,可见在传统观念中猪就是黑色的。

不过到了上世纪50年代,这个观念就逐渐被颠覆了。因为洋猪开始引进,50年代引进苏联大白猪;60年代引进英国约克夏猪、丹麦长白猪;70年代引进美国杜洛克猪......国外猪种不同于黑色土猪通体呈白色。

除了颜色之外的差异,国外猪种的生长更短,出栏更快,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中国人发现猪肉不够吃了。要知道中国土猪的成长周期需要1年甚至更久而洋猪只需要6个月。

久而久之,更符合中国市场的洋猪就成为了主流,养土猪的人就越来越少,我们印象中猪的形象就是白胖白胖的。

这时有的朋友会发出疑惑:“不对呀,从小我吃的猪肉都是白色,那为什么还是感觉小时候好吃,现在不好吃了呢?”

这就牵扯出另外一个原因了——猪吃的健康了。

三、精饲料喂养之后,猪肉不香了

记得小时候吃完饭就要喂猪,两大勺玉米糠再加上些剩菜汤拌在一起就可以了。有的时候我心情好,回家的路上还会摘些苋菜和蚂蚁菜给猪猪们加餐。

那个时候猪养的时间也长,基本都要1-2年才杀来吃。猪的样子跟现在也不同,肚子圆滚滚胖乎乎的。现在没有人喂猪吃玉米糠、蚂蚁菜了,这些东西倒是成为了咱们桌子上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

现在的猪吃的都是搭配好的精饲料,小猪有猪仔料,母猪有母猪料,更科学也更营养。这样猪6个月就能出栏,体型好看瘦肉率高。只是这样的猪肉味道就不香了。

总结

原来总觉得长辈们觉得猪肉好吃是因为小时候没吃过好东西,现在看来没见过“市面”的是我们。猪肉不香了,并不是错觉,也不是我们变了,确实是猪变了。

不过现在很多地方猪种都已经成规模养殖,大家要想吃到好吃的猪肉还是很容易的,就是这个价钱嘛可能略高一些。猪肉不香了,你的体会是怎样的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