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稳国人肉盘子生猪大省河南下一站在哪儿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近年来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了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跨越三部曲。新赶考路上,河南如何乘风破浪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11月6日起,大河财立方推出“乡村振兴看河南”系列报道,聚焦河南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探索和成就。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徐兵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作为生猪养殖大省和外调大省的河南,常年生猪饲养量约占全国的1/10,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同时孕育了牧原股份、双汇发展、新大牧业等一批优秀企业。河南生猪生产形势不只事关河南,可以说关乎全国。近年来,河南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猪稳产保供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生猪生产大省的责任,一手抓稳产保供,一手抓转型升级,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南省生猪出栏3222万头、存栏4064万头,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河南将如何把中国人的“肉盘子”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生猪大省下一站又在哪儿?优势产业河南生猪出栏数居全国第一 养殖企业快速崛起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为641万吨、446万吨、212万吨,畜牧业产值为2942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而在畜牧业中,生猪产业是河南的优势产业。猪肉产量约占全省肉类总产量60%以上,生猪产值约占全省牧业总产值的40%以上。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河南省生猪存栏4064.21万头,下降0.9%;上半年河南省生猪出栏3221.65万头,增长8.6%;猪肉产量255.90万吨,增长7.5%;能繁母猪存栏390.23万头,下降5.0%。6月末,河南生猪存栏数、上半年生猪出栏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位、第一位。具体来看,全省年出栏500头以上猪场2万余家,占全国1/9,出栏比重达77%,其中万头以上猪场600余家,全省20强企业生猪存栏占全省出栏总量的1/4强。牧原集团成为全国生猪养殖头部企业,丰源和普、银发、新航道、黄志、华扬、民望等省内生猪养殖企业快速崛起,正大、中粮、天康宏展、大北农、新希望六和、温氏等全国知名企业在河南纷纷布局生猪养殖企业,形成了龙头骨干引领、规模企业支撑、散户养殖补充的良好格局。不仅如此,河南还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拥有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60个(全国500个),全年外调生猪及猪肉折合生猪2758万头,同比增长58.8%,外调量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河南已培育出双汇、牧原等多个畜产品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如双汇专注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培育出价值704亿元的国内驰名品牌,连续多年领跑中国肉类行业。围绕淮猪(淮南猪)、确山黑猪、南阳黑猪地方品种及自主培育的豫南黑猪新品种等特色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了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政策赋能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多措并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河南生猪产业平稳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河南省曾先后出台了种猪引进、建设洗消中心等13条扶持政策措施,对生猪产能恢复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菜篮子”、乡村振兴及民生实事三项考核范围,国家及河南规模场建设、贷款贴息、种猪引进、贷款保险等扶持政策有效落实,极大激发了养殖场户增养补栏的积极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将生猪稳产保供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成立恢复生猪生产协调办公室、印发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对全省年出栏3000头和10000头以上猪场分别挂牌省级和国家生猪调控基地,初步建立了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人士表示。以种猪为例,种猪被称为“猪芯片”。河南对良种繁育也十分重视,一方面重点全面开展猪遗传资源普查,加强省级以上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建设。另一方面用足用活种猪引进等政策措施,建设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与此同时,还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支持建立高效智能化种猪性能测定体系。此外,河南还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支持生猪核心育种场开展商业化联合育种,打造河南种猪育种联合体,构建“联合育种+大企业育种”协同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供种质量和能力,加快生猪种业振兴。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全省有225个种猪场、80家种公猪站,其中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6家、国家级生猪遗传改良种公猪站1家。全省种猪能繁母猪年末存栏量、种猪出栏量、年生产精液量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0、1/10和1/7。全省生猪年供种能力260余万头,生产用种猪种源充足。全产业链立足资源禀赋河南逐渐形成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一头猪延伸出产业链条有多长?上游连着饲料、动物保健和种猪繁育,中游是生猪饲养,下游连着屠宰、深加工和销售。在遂平县,驻马店扬翔饲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两条全自动猪饲料生产线马力全开,自有专利的闷罐工艺设备,让制粒调制温度高达85℃并保持10分钟,确保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安全性……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集饲料研发、生产、销售和养殖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高档乳猪料、母猪料生产基地。目前,驻马店市有饲料生产企业58家,年产能420万吨,能够满足全市生猪养殖的需求量。在内乡县余关镇大花岭村的一处开阔地带,占地2800余亩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让人大开眼界。据了解,每栋楼房猪舍占地15亩,有6层,内部通过电梯转运,每栋楼就是一个独立的集约化养殖场,一头猪从出生到最后出栏,全在这一栋楼房猪舍里完成。“这个综合体占地2800亩,总投资50亿元,包括年产72万吨的智能供料中心,年出栏210万头的智能化楼房猪舍,年加工210万头的屠宰/肉食品加工厂等。”牧原股份工作人员曾向记者介绍道。在漯河双汇第一工业园屠宰分割车间,自动致晕机、自动开胸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一头生猪被分割成200多种产品。肉制品加工生产线上,滚揉制馅、灌装、高温杀菌、烘干、包装等生产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从2020年7月开始,双汇对标国际一流,对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的生产工艺、信息系统、环保系统等进行改造升级,引进了荷兰、丹麦、奥地利、西班牙的世界一流设备,实现了全流程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既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确保了产品质量。”双汇发展副总裁周霄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升级改造后的双汇第一工业园屠宰厂,生猪屠宰单班产能为每年150万头,调理制品产能为每年2.5万吨,年销售收入40亿元。肉制品加工项目可实现年产肉制品6万吨,年销售收入15亿元,生产效率是改造前的2.5倍。下一步,在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等方面,双汇将全力推广使用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事实上,“猪产业链”牵起的不仅是饲料、养殖和屠宰,更带动了上下游的粮食种植、农机装备制造以及肉食品加工等产业。2020年,河南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4.9%,超过排名第二的装备制造业。这同时也意味着,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乡村新引擎以养猪促发展 已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我们园区有工人25人,我是技术人员,工资8000元,在这里不仅挣到了钱,也学到了技术。”在叶县廉村镇姚王村畜牧养殖产业扶贫基地工作的吴中杰说。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叶县大力推广“百亩田千头猪生态示范方”养殖模式及村级集体经济生猪养殖综合体模式。该基地占地20多亩,建有9条“生猪千头线”,年存栏5000头,出栏达10000头,不但有效地解决了20多名村民务工就业,而且利用贫困户入股资金,带动70家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2000多元。与吴中杰一样,内乡县余关镇黄楝村王廷会也在享受“猪产业”带来的满足感,“俺现在一年能收入4万多元,有工作,还住上了新房”。今年57岁的王廷会,身体有病干不了重活,妻子生病,女儿上小学,原先日子过得很艰难。但自从加入聚爱合作社后,他每季度都能领到800元分红。而最让王廷会想不到的是,他通过合作社被就近安排在牧原第17分场公益岗位就业,每月可领2000元工资。有了本钱的王廷会,还发展了黑李等林果业。据牧原股份人士介绍,2016年,结合生猪养殖产业,内乡政府与牧原集团合作实施了“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即“政府+龙头企业+金融部门+合作社+贫困户”。以牧原养猪为平台的产业扶贫对全县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使每年每户稳定增收3200元,连续受益10年,有劳动力的还能到养猪产业链上就业,获得每人每年2万元到5万元的工资收入。可以说,在河南,养猪产业已建设成了惠及千家万户的大产业,同时依靠着强大的虹吸效应,带动上下游行业发展,为农村就业提供强有力保障,正在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