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失约,四季度猪市可否反转?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秋意渐浓,本是养殖户期盼的“金九银十”旺季,然而今年的养猪人却迎来了一场意料之外的寒冬。猪价持续探底,仔猪有价无市,不少养殖户感叹:“现在补栏,等于是在给饲料厂和屠宰场打工,不仅不挣钱,还可能越养越亏。”这句话,道出了眼下不少养猪人的共同心声。

猪价持续下行,行业普遍亏损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9月第三周全国仔猪均价同比下跌超过26%,7公斤仔猪实际成交价已跌破200元/头。与此同时,生猪价格也屡创新低。9月25日,全国生猪均价仅为12.84元/公斤,超过28个省份的猪价进入“6元时代”。行业整体陷入“卖一头亏一头”的艰难局面。

生猪价格已连续10周低于成本线,行业亏损面扩大至85%以上。外购仔猪的养殖户头均亏损接近200元,自繁自养模式虽亏损较小,但也难以实现盈利。不少养殖户陷入两难:继续养,每天饲料成本不断累积;现在卖,则要承受实实在在的损失。

供需失衡是价格低迷的主因

本轮猪价下跌,根源在于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供应方面,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近五年高位,2025年7月末达4042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3.6%。规模化猪场凭借较高的管理水平,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可达26-28头,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供应量。

而在需求端,传统消费旺季并未带来明显提振。中秋、国庆双节前备货情况远不及往年,屠宰企业开工率仅31.54%,白条肉日均成交量下降约18%。批发商反映,今年客户采购量明显减少,市场走货缓慢。

政策出手稳市场,但效果有限

面对行业困境,农业部门近期召集牧原、温氏、新希望等25家重点企业召开座谈会,要求其在年底前合计减产100万头,以缓解供应压力。国家发改委也启动了多轮中央冻猪肉收储,累计收储1.5万吨。

不过,与日均超过50万头的过剩供应相比,目前的收储规模仍属“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供大于求的局面。政策更多是起到托底和信心的支撑作用,真正走出低谷还需市场自身的调节。

四季度猪价或现“先抑后扬”

对于接下来几个月的行情,业内普遍认为四季度猪价可能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短期来看,10月份规模场出栏计划仍较9月增加5%,加上部分二次育肥户选择止损出栏,猪价仍有下行压力,不排除跌至12元/公斤的可能。

转机可能出现在11月之后。随着南方腌腊季陆续启动,猪肉消费预计将回升5%-8%,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同时,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下降也将逐步传导至生猪供应端。在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年底猪价有望回升至14-15元/公斤。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全国冻猪肉库存仍处于98万吨的高位,相当于约3000万头生猪的当量,这将制约猪价的反弹高度,短期内难以突破16元/公斤的成本线。

养殖户如何应对当前挑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养猪人更需冷静应对,从内部管理入手,降本增效。首先,优化母猪群结构是关键。及时淘汰低产、老龄母猪,提升群体PSY至23头以上,能有效降低断奶仔猪成本。

其次,合理安排出栏节奏。目前大猪与标猪价差已缩小至0.2元/公斤,继续压栏不仅难以获得溢价,反而会增加饲料成本。建议体重超过120公斤的生猪适时出栏,避免过度压栏造成更大亏损。

此外,有条件的养殖户可适当利用生猪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利润或成本,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当前猪价低迷、亏损面扩大,是行业周期与市场供需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不是盲目跟风或消极等待,而是稳住心态、练好内功,通过优化管理、控制成本、灵活经营,在这场行业洗牌中坚持下来。

猪价有周期,养殖讲节奏。只要方向对了、方法实了,养猪人依然有机会在波动中守住阵地,等待下一轮曙光的到来。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从一窝蜂补栏到无人问津,仔猪经历了什么?

17级台风“桦加沙”直扑养猪心脏地带,给猪场带来什么考验?

成本领先破微利困局!第十五届亚欧猪病防控高级峰会在浙江绍兴盛大召开,共话防非控蓝新路径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