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价击穿200元!养殖户不敢看手机:新一轮淘汰已经开始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近期,生猪行业再度迎来严峻考验,尤其是仔猪市场出现明显价格“跳水”,引发广泛关注。据多地养殖户反馈,目前10公斤仔猪最低报价已跌至200多元/头,7公斤仔猪在部分区域甚至跌破200元,创下近一年来的新低。与此同时,母猪价格也持续走弱,二元母猪均价已落至1680元/头左右,山东、河南等产能过剩地区更是跌破1500元/头。行业正经历一波剧烈的价格调整,养殖户普遍陷入观望与焦虑之中。

仔猪价格深度下跌
这一轮仔猪价格的快速下滑,并非偶然。从根本上看,是生猪产能持续处于高位、市场供大于求的直接体现。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仍达4042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6%,显示出产能去化进程依然缓慢。尽管政策层面多次强调产能调控的重要性,但从实际数据看,7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仅减少1万头,距离全年去化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仔猪行情波动也更加明显。回顾近一年走势,价格从2024年8月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其间虽因短期市场炒作在年底和今年春季出现反弹,但自5月起再次掉头向下,连续多周下跌。有行业人士指出,仔猪价格持续走低,除了受猪周期影响,也与集团企业加大出售、散户退养、疫病风险及季节性补栏意愿低等多重因素有关。

补栏意愿跌至冰点
更为现实的是,当前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已跌破很多养殖户的成本线,外购仔猪育肥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导致补栏积极性大幅下降。加上行业对后续猪价预期普遍谨慎,即便仔猪价格已处于低位,真正敢“抄底”的人并不多。一些交易商反映,现在仔猪不好卖,散养户淘汰加快,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在这一背景下,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开始积极行动。例如,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于9月初发布倡议书,呼吁会员单位主动调控产能,合理调整母猪存栏,控制出栏体重,不盲目扩张。这一举措被视作区域层面推动产能优化的“第一枪”,也反映出行业共识正在形成:只有切实减少过剩产能,才能逐步恢复市场平衡。
产能优化是出路
尽管猪价持续走低,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行业也正在经历一场不可避免的“洗牌”。仔猪和母猪价格大幅回落,将促使一批高成本、低效产能退出市场,尤其是资金压力较大的养殖场,可能不得不加快淘汰母猪、缩减规模。而从长远来看,这种阵痛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面对当前行情,需更加理性应对。首先,不建议盲目抄底补栏,尤其要警惕市场短期炒作干扰判断;其次应重点加强成本管控,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优化免疫程序等方式降本增效;另外,可以适当调整生产节奏,保持现金流稳定,避免在行业低谷期过度扩张。行业协会也呼吁大型养殖企业发挥带动作用,通过订单生产、托管服务等形式,帮助中小户提升抗风险能力。
尽管眼下行业正经历艰难时期,但周期性波动本就是农牧行业的常态。随着产能逐步优化、消费季节性回升及政策托底效应的显现,猪价未来仍有望迎来阶段性回暖。建议养殖户保持信心,密切关注官方产能数据和市场动向,灵活调整策略,平稳渡过本轮周期。
寒冬终将过去,行业也将在调整中走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愿广大养殖户稳住心态、做好管理,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