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CP | 种猪专用仔猪前期营养创新要点

2025年8月25-26日,CPICP全国高健康高效益标杆猪企交流活动第六站在眉山成功举办。此次标杆单位四川万家好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集猪饲料研发生产、种猪繁育、生猪养殖、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万家好重点向种猪育种发力,引进国际顶尖种猪基因,同步全球育种进展,并结合本土化选育与精准营养技术,以更加优秀的种质竞争力带动整个生猪产业的升级进步。
优秀种猪的高健康、高绩效、高品质表型是内在基因与多种外在因素互作的结果,在这些外在因素中营养所占的比重最大。为此,新逻辑营养刘俊奇博士基于种猪场对仔猪前期营养的核心需求(更多育成,扩大选育群体;更早育成,提早留种,降低育种成本;更健康的育成,提高整体出售评级)详细阐述了以下创新要点。

弱仔复壮特殊营养
随着高产种猪的普及,弱仔已经成为影响种猪场育种效率和生产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弱仔体质差,不管是作为种猪使用,还是作为商品猪使用,其带来的经济损失贯穿养殖全周期,涉及低成活率、资源浪费、疫病风险等多个维度。
当前,弱仔比例普遍有20~30%,在选育过程中通常会被逐步淘汰,导致种猪选育基数缩小、优质基因流失。从基因层面上讲,多数弱仔的基因并没有问题,只是因受限于妊娠期、哺乳期和断奶期的营养条件不佳而出现了发育滞后。通过生前营养(妊娠期母猪营养)改善有限,关键还是优化生后营养(哺乳期和断奶期营养)供应。通过科学的营养干预实现弱仔复壮,复壮后的弱仔依然具备种用潜力,可补充至后备种猪群,增加选育基数,提高优秀基因被筛选的概率,可显著提升育种效率。
为此,在断奶前后,我们需要针对弱仔的特殊生理状态、代谢需求及健康问题,不仅要在营养的形态和状态适配上进行全面改良,而且还要提供精准的“集成性特殊营养”支持,兼具营养补充与营养治疗的功能,弥补母乳、普通代乳料、教槽料无法覆盖的“个性化营养缺口”,加速弱仔的发育进程。
种用性能特殊营养与体系
在乳仔猪阶段,普遍认为猪种的营养需求和商品猪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全面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种用性能发育的开始时间存在认知偏差,种用性能要从怀孕、哺乳、教槽、保育的每个阶段打基础,种猪的营养供应从开始到育成,全阶段都应与众不同;对种用性能表达所需的特殊营养认知不足,普遍认为种猪所需的特殊营养在育成后期需要特别补充,教保阶段不需要特别关注,实际上种猪需要的特殊营养需要全程使用,尤其是早期阶段要进行强化。
从整体营养架构设计上来看,为了提高种猪的适应性与遗传稳定性,我们需要结合国际引进种猪基因与本土选育种猪的生理特性,设计本土化基因适配营养方案,而不能只是简单照搬上游育种公司提供的营养标准,核心是聚焦种母猪的生殖系统和骨骼发育,确保具备优良的繁殖性能与体型结构,匹配不断提升的生长速度、肉质、繁殖力等的遗传进展,逐步提升宏量营养和相应的功能营养体系标准。
抗病排毒特殊营养
现在买种猪,基本上都会要求“双阴”或“多阴”(无特定病原体)。如何实现呢?必须从仔猪阶段抓起,尤其在特殊营养上,需要加强抗病、排毒营养,构建牢固的免疫防线,阻断病原入侵和繁殖,促进机体对病原的识别和清除,从仔猪阶段构建系统性内源防控体系。
免疫细胞的代谢活性高、增殖分化快,对营养物质需求旺盛,尤其在免疫应激情况下,对直接参与免疫反应的相关营养需求量极大,如苏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谷胱甘肽、硒、锌、铁、维生素C等。在乳仔猪阶段,机体对免疫相关营养素的储备很少(分解体储备用于免疫也很不划算),主要依赖于饲料的直接供给。因此,我们在仔猪前期充分保障抗病排毒营养供应对保护生理稳态和提高防御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总结
仔猪前期营养的形态和状态、种类和数量是决定种猪优秀基因能否尽早充分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影响选种效率、育种准确性、育成比例和整体评级等的关键因素。加强仔猪前期营养的多维度升级创新,对育成高健康、高绩效、高品质种猪具有重要价值。


推荐阅读: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