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猪价涨,母猪“下岗”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清晨的猪舍灯光渐次亮起,栏中生猪的响动唤醒新的一天。然而当下,全国养猪业正共同面对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产能高位运行下稳住阵脚,谋求长远。

01


产能高位,调控箭在弦上

数据显示,截至六月末,全国生猪存栏量已达4.24亿头,较去年同期增长2.2%。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能繁母猪存栏量维持在4043万头水平,超出了正常保有量103.7%,正接近产能调控合理区间的上限。更关键的是,七月全国新出生仔猪数量环比增长2.21%,这意味着未来数月内可供出栏的生猪数量将持续增加,市场供应压力不言而喻。高温高湿季节的疫病防控压力,也让养殖过程面临额外挑战。

image.png

02


多措并举,行业协力稳生产

面对形势,行业主管部门与协会迅速行动。农业农村部明确要求严格落实产能调控,核心任务之一是合理有序淘汰能繁母猪。根据科学的产消趋势测算,全国需调减产能约100万头(这相当于一个中型县全年的生猪出栏总量),使能繁母猪总量稳定在3950万头这一更均衡的水平。与此同时,引导减少非必需的二次育肥、合理控制肥猪出栏体重等措施也需同步推进。中国畜牧业协会近期会议已围绕这百万头的调减目标、限制二次育肥及降低出栏均重等具体操作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力求将这些关键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养殖场户,切实减轻市场供应冗余,稳定大家辛苦经营所期待的价格。

03


价格承压,静待时节转换

最新市场数据印证了当前压力: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已跌至13.67元/公斤,周环比下跌近两毛钱(1.94%),同比跌幅更超过三成。白条肉价格走势亦步亦趋。究其原因,供应端虽有部分大体重猪源相对偏紧,但集团猪场标准体重生猪的供应压力依然突出。尽管猪价处于阶段低位吸引了一些二次育肥入场,但其整体规模有限,难以扭转供应宽松的格局。反观需求端,终端消费依旧平淡,屠宰企业收购压力虽因成本下降而缓解,但屠宰量仅窄幅波动,整体消费拉动不足。供大于求,市场缺乏有力支撑的局面仍在延续。

04


曙光微现,长期回归理性

短期来看,供强需弱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猪价预计仍将维持震荡偏弱态势。不过,秋意渐浓也带来了希望:天气转凉将促进传统猪肉消费回暖,叠加各地学校陆续开学,学生营养餐、食堂集中采购等将带来可观的增量需求。另一方面,临近月底,养殖端计划主动收缩出栏量的意愿正在增强。这两股力量有望共同作用,支撑月底前后生猪及猪肉价格迎来一波小幅反弹。

着眼长远,随着能繁母猪调减、优化饲养模式等各项调控举措扎实落地并逐步显效,猪肉市场供需结构有望朝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调整。合理的价格区间终将回归,既能让消费者碗里有肉,更能保障广大养殖场户获得应有回报,让“猪周期”的波动更趋平稳。

猪粮安天下。每一次产能的优化调整,都牵系着千万从业者的生计与行业的稳健前行。当前调控举措的落实,正是为整个产业更均衡、更可持续的未来铺路。当秋风送爽时,我们期待市场与从业者都能迎来一份暖意。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9月新规或让运猪车“寸步难行”!

还当散户?收你们来了!

虚构的母猪,养殖补贴去哪了?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