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非洲猪瘟5大认知误区

点击↖硕腾猪业关注我,加★星标★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推送。为了不错过硕腾猪业消息,请将“硕腾猪业”公众号点亮为星标账号,并常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误区一:非洲猪瘟是下一次人类大流行病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可感染野猪和家猪。它不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该病毒不会从猪传播给人——它不会让人患病,也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不过,人类却可能成为非洲猪瘟的传播载体,因此,提升对该疾病的认知度至关重要。迄今为止,非洲猪瘟已导致全球数百万头猪死亡,在世界多个国家均有分布,其中就包括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我们之所以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是因为一旦美国暴发非洲猪瘟,将给该国的养殖户、食品供应体系及整体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误区二:非洲猪瘟可以治愈


遗憾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针对非洲猪瘟的有效治疗手段,也不存在经美国农业部(USDA)批准的商业化疫苗。这种病毒对猪群的致死率极高,一旦疫情发生,遏制扩散的唯一有效手段便是扑杀所有受感染及接触过病毒的猪只,以切断传播链。因此,对于非洲猪瘟而言,“防” 远重于 “治”。做好病毒传入防控,从源头阻断疫情风险,才是应对这种疾病的核心关键。


误区三:非洲猪瘟和猪流感是同一种疾病


二者有着本质区别,最核心的差异在于致病病毒完全不同。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引发,这种病毒在猪群中十分常见,通常仅导致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大多数患病猪在一周左右即可自行痊愈,对养殖生产的破坏性相对有限。


相比之下,非洲猪瘟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是一种对猪具有致命性的烈性传染病,一旦猪群感染,往往会造成大规模死亡,危害远胜于猪流感。


误区四:非洲猪瘟病毒无法在加工食品中存活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洲猪瘟病毒具有极强的环境耐受性,堪称 “生存强者”—— 它不仅能在冷冻、熏制等食品加工环节存活,还能耐受多种常见的烹饪温度。正因如此,香肠、猪肉卷、猪肉馅饼等各类猪肉制品,都有可能成为病毒的隐藏载体。

为防范病毒跨境传播,各国均有严格规定:从任何国家旅行时,均严禁携带猪肉制品入境,这一防控要求需引起每一位出行者的高度重视。


误区五:非洲猪瘟只能通过与猪直接接触传播


这种说法并不全面,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远比想象中复杂。除了直接接触受感染的猪只或猪肉制品,病毒还能通过受污染的物品(如养殖工具、运输设备等)传播,甚至可借助蜱虫等媒介昆虫扩散。


更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毒能在衣物、鞋子、交通工具表面长期存活,这意味着人们很可能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成为疫情传播的 “中间人”。因此,从存在疫情风险的区域返回后,请务必至少等待五天,方可前往养猪场或其他相关场所。


原文链接:https://www.nationalhogfarmer.com/livestock-management/african-swine-fever-myth-busters

点击下方小程序码,免费猪病问诊


往期内容回顾

                  点个在看再走吧~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