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养猪业突发重大生物安全事件!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丹麦一处饲养3850头户外放养生猪的农场爆发布鲁氏菌病。荷兰代芬特尔动物健康服务局(GD)报告称,疫情传播途径尚未最终确定,但可能与野生野兔有关。除野生动物传播外,猪群还可通过饲料、物料、精液或已感染猪只传染。非法饲喂方式(如投喂含感染动物肉质的残羹)也可能导致传播。GD指出户外饲养猪群(如此次案例)风险最高。已知猪布鲁氏菌生物变种2的两个主要宿主为野猪和欧洲棕兔。但丹麦境内没有野猪种群,因此调查重点集中在欧洲棕兔。




了解猪布鲁氏菌及其背景

近日,丹麦在一家商业养猪场的常规监测样本中检测到了猪布鲁氏菌,这是自1999年以来该国首次出现这种病菌,引发行业广泛关注。猪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感染猪只,但也能传播给牛、野生动物甚至人类,它是导致布鲁氏菌病的五种主要病原之一,对养殖业和公共卫生都有重要影响。回顾历史,丹麦曾通过严格的检测、禁止疫苗和扑杀计划,在1999年成功根除了这种病菌。时隔26年再次出现,既说明了以往措施的有效性,也提醒我们病原体可能以潜伏形式存在,或通过外部渠道重新传入农场,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




传播途径与潜在风险

这种病菌主要通过口腔途径传播,比如猪只摄入受感染的组织、流产胎儿,或污染的饲料和水。公猪还可以通过精液进行性传播,而空气或皮肤伤口传播较为少见。

丹麦这次事件中,专家推测可能通过进口的受污染饲料、精液或活体动物引入,尤其是来自猪布鲁氏菌较常见的地区,如欧洲有野猪宿主的区域或美洲的野生猪群。丹麦养殖业高度依赖进口种猪,这增加了引入风险。同时,户外放养模式,如本次疫情中的农场,更容易接触野生动物,例如欧洲棕兔,这可能成为传播链中的一环。对于我们养殖户来说,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防止野生动物与猪群接触,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症状识别与诊断方法

感染猪布鲁氏菌的猪只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可能表现为晚期流产、死胎、不孕、关节感染引起的跛行,以及公猪的睾丸炎。更需注意的是,慢性感染猪可能在数月甚至数年内无症状却持续排菌,这增加了防控难度。

在人类方面,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养殖人员、兽医、屠宰工人和猎人通过伤口、吸入或食用未煮熟的猪肉可能被感染。症状类似流感,如发热、出汗和关节痛,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成慢性疾病,影响心脏、神经系统或生殖健康。诊断上,常用血清学方法如ELISA和玫瑰红染试验,或通过细菌培养、PCR检测血液和组织样本。丹麦还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追踪菌株来源,这有助于快速定位和控制疫情。




控制与预防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措施包括隔离感染猪群、追踪接触者,并在必要时扑杀以阻止扩散。丹麦当局已实施强制报告制度,加强进口检测,并可能暂时限制猪肉出口,以保护国内和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欧盟目前没有商用猪布鲁氏菌疫苗,因此生物安全成为核心,例如建设有效围栏防止野生动物闯入,以及严格管理饲料和精液来源。

对于养殖场来说,日常应注重卫生管理,避免非法饲喂,定期进行健康监测。人类若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和利福平治疗,但对动物群体,重点还是彻底消灭病原,防止复发。




行业影响与协作应对

丹麦猪肉出口占国内产量的80%以上,年产值超过50亿欧元,即使是一个孤立疫情,也可能引发欧盟范围内的贸易限制,影响对德国、中国和英国等主要市场的出口。从更广的角度看,近期欧洲野猪中猪布鲁氏菌的报告有所增加,这突显了野生与家养动物交界处的威胁日益严峻。丹麦当局通过SEGES和兽医食品管理局正领导快速响应,并在欧盟动物卫生法框架下协调行动,预计未来几天将发布更多遏制措施的更新。我们养殖户应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提升防控能力。

面对猪布鲁氏菌的再次出现,我们不必过度恐慌,但绝不能掉以轻心。通过加强农场管理、注重生物安全细节,并与兽医和相关部门紧密合作,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保护猪群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携手努力,守护好每一头猪,为行业的安全与繁荣贡献力量。


来源:山东省商务厅、pigprogress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数百亿市场从天而降!对欧盟猪肉反倾销的意外有收获?

我国科学家揭示猪蓝耳病细菌继发感染的关键机制

猪价和股价,谁更绿?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