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防控新进展 瑞普生物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近年来,猪病毒性腹泻已成为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主要病原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轮状病毒(RV)以及逐渐兴起的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这些病毒不仅导致仔猪高死亡率,还给养猪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8月24日,在农兜艾格规模猪场关键技术培训会(福州站)上,瑞普生物家畜技术总监田伟普,凭借其十年大型规模猪场管理和七年现场一线技术服务经验,深入分析了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病原特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田伟普


10年大型规模猪场现场工作经历 ,6年生产技术总负责人管理经验;7年以上的大型规模场技术服务经验,擅长猪场标准化流程与生物安全体系搭建和猪场重要疫病(非洲猪瘟、蓝耳病、病毒性腹泻等)的综合防控。



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现状


根据相关流调数据,2024-2025年,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呈现出显著变化。PEDV和RV仍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其中PEDV的流行毒株以G2群为主,且G2c亚型在近年来迅速扩散,成为主流毒株。RV的流行则以G9、G5、G3、G4型毒株为主,这些毒株对新生仔猪具有极高的致病性。此外,PDCoV的流行也呈现上升趋势,尽管其检出率目前仍较低,但需引起高度重视。

田伟普指出,PEDV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寒冷季节及1-3月份为发病高峰期。2025年上半年,PEDV的阳性率和场次阳性率均较2024年同期有所上升,显示出疫情的严峻性。同时,RV的流行也呈现增长趋势,其G型和P型基因型的多样性和多基因型的混合感染增加了防控难度。



病原及流行特点


PEDV作为一种猪α冠状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这显著降低了当前防控策略的效力。有研究遗传演化分析显示,中国PEDV毒株中78.06%属于G2a亚型,而G2c亚型的检出率在近年来快速上升。不同检测机构间的分型差异主要源于序列选择和参考毒株的不同,导致同一序列在不同分析中可能得出不同基因型。

RV则以其在外环境中的稳定性和低感染剂量著称。研究表明,90个病毒粒子即可造成新生仔猪发病,且每克粪便中可含有多达1×104个感染性病毒粒子。此外,RV还具有垂直传播的能力,可通过妊娠母猪传染给胎儿,增加了防控的复杂性。

PDCoV虽然流行率相对较低,但其毒株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变异不明显。然而,随着监测力度的加强,PDCoV的检出率有所上升,需警惕其可能带来的疫情风险。


防控关键点


针对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田伟普提出了多项关键措施。首先,外防野毒进入是基础。这包括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后备猪隔离、外来人员车辆物资消毒等,以防止病原进入猪场。其次,内部生物安全同样重要。通过场内分区管理、减少人车物猪交叉污染、严格的栏舍清洗消毒等措施,降低场内病毒载量。

在疫苗免疫方面,田伟普强调了科学免疫的重要性。他建议,在妊娠母猪后期进行产前免疫,利用母猪分泌IgA细胞数量上升的时机,提升初乳中的IgA水平,从而为新生仔猪提供有效的被动免疫保护。同时,针对不同流行毒株,选择与之高度匹配的疫苗进行免疫,以提高防控效果。

此外,通过围产期保健减少母源性腹泻及时清除新发病例来延迟易感仔猪发病日龄、发病猪早期断奶缩短临床表现、以及对症性治疗等措施有效降低疫情期间的临床死亡损失


瑞普生物的产品与服务优势


瑞普生物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出了多款针对猪病毒性腹泻的优质产品。其中,“维乐复康”通过种毒克隆和细胞优嗜性筛选技术,解决了抗原培养滴度低的难题,使疫苗中的TGEV和PEDV含量高于国标10倍以上。同时,该产品采用新型保护剂,具有低温速溶的特点,便于在低温环境下使用。

另一款产品“泻芷优”则采用全悬浮无血清培养技术,保障抗原含量疫苗免疫效果优良。该产品还优选了佐剂,确保安全高抗,为养猪场提供了可靠的防控手段。

除了优质产品外,瑞普生物还提供了全方位的增值性服务。通过与上百家集团公司和规模场合作,瑞普生物建立了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让猪场及时掌握疫病流行的最新信息。同时,公司还提供了现场指导、免疫评估、疫病预警等一站式服务,帮助猪场科学防控猪病毒性腹泻。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安全、后备猪驯化、科学疫苗免疫、日常监控等多种手段。瑞普生物凭借其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优质的产品服务,为养猪业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助力养猪场实现“圆梦无泻”的目标。



现场花絮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