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猪场戴上“口罩”和猪场“守夜人”-全球农创客大赛银奖作品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非洲猪瘟自2018年传入我国以来,始终是悬在养猪人头上的阴云。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行业靠的是什么走到了今天?是无数养猪人日以继夜的坚守,是一道道近乎严苛的防控流程,是一批批不敢回家的“场内人”。他们中有很多是夫妻搭档,一进场就是两三个月甚至大半年,与外界几乎隔绝。然而,正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创新正在悄然发生——一种被称为“给猪场戴口罩”的新型养殖模式,正从河南走向全国,试图重新定义养猪人的日常。

1

“猪场口罩”:不只是防风防尘

所谓“给猪场戴口罩”,并不是真的给每一头猪都戴上口罩,而是指在猪舍的进风系统中加装多层过滤装置。这套系统共分为四层:第一层用于阻挡蚊蝇、鼠鸟等较大外来物;第二层过滤沙土杂质;第三层处理微小尘埃;第四层则专门针对非洲猪瘟病毒、流感病毒等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经此处理,进入猪舍的空气洁净度堪比医院ICU级别。

不仅如此,系统还兼顾出风处理,对排出气体进行除臭和灭菌,有效减少养猪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改善了与附近村民的关系。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对猪只健康的极致守护,也彰显了对社区负责的农业伦理。

2

AI听声辨病,做猪的“贴身医生”

除了空气层面的防控,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声音监测系统的应用。猪在发病时往往会出现呼吸异常或咳嗽,不同声音对应不同疾病与发病阶段。有经验的养殖户能凭耳朵判断猪群健康,但人力有限,无法24小时持续监听。

如今,AI技术弥补了这一缺口。通过采集猪场环境音,并结合系统中已储备的20万条猪咳嗽声数据,AI可实时分析猪只健康状况,迅速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疾病风险,并提示养殖人员及时干预。也就是说,哪怕你不在猪栏边,系统也在替你“听着”。

这套系统还扩展至行为监测。通过视觉传感器捕捉猪只采食、运动等行为变化,系统能在早期发现异常、发出预警,真正实现从“治病”到“防病”的转变。

3

从“人守猪”到“人管系统”

传统养猪模式下,人员进场后几乎与世隔绝,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对身心都是极大考验。而随着空气过滤与智能监测系统的成熟,猪场对人员进出的依赖正在降低。养猪人不再需要常年“关”在场内,而是可以通过远程系统实时掌握猪群动态,必要时再进场处理。这意味着,养猪人终于有机会走出场区,回归家庭、社交和生活。

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人力的解放,更是对整个行业劳动模式的重构。它让养猪变得更有尊严,也更可持续。

4

全球农业创新大赛助力养猪智能化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名为“猪群实时守护战”的系统,在近日举办的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中荣获银奖。该赛事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浙江大学与拼多多联合主办,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力量,针对各国农业面临的现实痛点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大赛中还包括其他值得关注的项目,例如来自肯尼亚的团队开发了一套数字化储粮技术,有效延长玉米存储时间,帮助农民减少收获后损失,提升经济收益。这些创新虽不一定涉及高端技术,但却扎实地位于小农经济的土壤之中,具备较强的推广性和实用价值。

目前,大赛已举办至第五届,今年共吸引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519个项目参与,反映出农业科技创新正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关注。我国农业技术与实践模式也借此平台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持续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中国智慧。

农业,是最古老的行业,也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从一对对夫妻驻场坚守,到一套套系统无声守护;从人离不开猪场,到人走出猪场、系统仍在岗——这一切的背后,是技术对传统农牧方式的温柔介入,更是无数农业人默默努力的成果。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养猪不再是一种“隔离”,而是一份能够兼顾生活与热爱的事业。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仔猪价击穿200元!养殖户不敢看手机:新一轮淘汰已经开始

夏季猪场蓝耳病防控新策略:破解热应激、霉菌毒素与蓝耳病协同危害

猪价重回7元大关!推动本轮猪价的几个关键因素是什么?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