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RS净化案例分享
点击↖硕腾猪业关注我,加★星标★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推送。为了不错过硕腾猪业消息,请将“硕腾猪业”公众号点亮为星标账号,并常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每年春季,母猪群都会迎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周期性暴发。面对这一顽疾,养殖户必须做出关键抉择:继续保留PRRS阳性但“稳定”的母猪群,还是彻底净化病毒、转为阴性场?答案并不唯一,而取决于生产目标、场区暴发史、设施结构、周边疫病压力等多种因素。以下案例可帮助我们量化两种策略的差异。
一、案例背景
该母猪场地处生猪养殖密集区域,大约每两到三年就会暴发一次PRRS疫情。经历最新一轮疫情后,场方决定采取PRRS阳性稳定场的管理策略:通过主动让后备母猪在幼龄阶段接触场内PRRS流行毒株,使其在配种前完成病毒排毒并建立免疫。这种稳定化方案的核心目标,是确保猪场断奶仔猪的PRRS阳性检出率降至极低水平。
尽管该方法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的PRRS阳性率,但仍有少量病毒残留。因此,这些猪在育肥阶段会持续表现出轻微临床症状,最终导致其生产性能落后于PRRS阴性场的猪群,不仅生长受阻,死亡率也有所升高。
维持两年相对稳定后,PRRS临床症状再次出现在保育初期的猪只中。经母猪场诊断确认,场内原有PRRS毒株在母猪群活跃度上升。面对这个关键节点,猪场必须作出抉择:重建“阳性稳定”还是彻底净化?
二、决定淘汰
清除PRRS病毒的决定基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1、疫情暴发史:该场每2-3年就暴发疫情,持续产生的生产损失和猪群波动成本,净化更具长期经济性。
2、投资回报率:母猪场与生长育肥场的生产指标共同表明,PRRS净化能通过降低死亡率、提升增重速度,创造可观收益。
3、位置风险:猪场位于生猪高密度养殖区,遭遇新PRRS毒株风险极高。净化后可减少多毒株混合感染的管理复杂度。
三、净化方案与诊断监测
猪场采用主动再暴露于原有毒株的策略启动净化程序,同步实施封群管理。虽然封群期原定40周,但因连续诊断结果未达标准,最终延长了封群时限。
封群管理初期,团队通过处理液样本和断奶仔猪血检监测PRRS病毒。临近第40周时,处理液样本仍持续呈阳性,表明病毒仍在场内循环。
为优化策略并定位PRRS病毒,猪场扩大样本采集范围、提升检测频率,以精准查明检测结果持续阳性的根本原因。
妊娠监测:采集死胎舌尖液与妊娠母猪扁桃体刮片样本。
仔猪监测:收集处理液、断奶猪血液样本及群体口腔液。
此次全面监测显示,问题不在妊娠母猪群,PRRS病毒实际在产房持续繁殖传播。团队随即升级防控方案,优化产房操作规范以阻断病毒扩散。
实施改进措施并扩大样本类型后,检测指标持续好转,最终成功实现病毒净化。经52周封群管理,猪场正式获得PRRS阴性场认证。这为对比病毒净化前后的养殖效益创造了珍贵研究契机。
四、生产性能提升
通过对比封群前后18周的生产数据,评估母猪场效益变化。趋势分析可验证干预措施能否显著提升关键指标,持续监测更能帮助养殖者做出科学决策,及时应对风险并优化增效方案。
母猪场生产数据(净化前后各取18周平均值):
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增加1.3头(总产仔数提升0.7头+断奶前死亡率降低3.7%);
断奶至配种间隔:缩短0.7天;
分娩率:提高1.2%;
断奶仔猪增量:当期多产出2460头(折算年增产超7250头)。
下图展示了封群前后的关键绩效指标。虽然封群前后的周数无法直接进行比较,但总体趋势表明绩效显著提升。
生长育肥期生产成绩:
对比不同时段猪群出栏数据,既能发现效率短板,也能验证管理策略的有效性。这种对比可精准定位增效方向:明确有效措施、锁定改进环节、揭示盈亏关键点。下表分析的生长育肥数据,对比了2023年(封群前)母猪场同源猪群与2024年11月-2025年4月(封群后)入栏猪群的表现差异。
保育阶段 :
死亡率 :降低0.97%;
平均日增重(ADG) :提高0.07磅/天(约 0.032 公斤/天);
料肉比(FCR):降低0.43;
出栏体重/饲养天数:平均增重19磅(约 8.6kg),饲养周期缩短1.6天。
下图显示了封群前后保育舍死亡率和饲料转化率,表明封群后组的死亡率和饲料转化率与封群前组相当或更低。
育肥阶段:
死亡率:降低0.73%;
平均日增重(ADG):提高0.03磅/天(约0.014kg/天);
料肉比(FCR):降低0.21;
次级猪占比:下降0.33%。
下图显示了封群前后育肥猪群的A级(全价)和饲料转化率,表明封群后育肥猪群的饲料转化率达到或超过了封群前育肥猪群。更多高价值猪被出售,饲料转化效率也更高。
这些结果与预期相符。在PRRS阳性的稳定猪场中,猪仍可能因母猪场暴露而出现临床症状,尤其是在育肥初期至中期。相比之下,PRRS阴性母猪群中的猪只面临横向暴露的风险,而不是同时面临猪场原有菌株和横向引入的风险。虽然死亡率和生产性能的改善可能归因于多种因素,但这个例子让我们很好地了解了两种PRRS管理策略的潜在差异。
五、经验总结
1、多元化、高频率的诊断监测是净化成功的关键;若仅依赖有限样本,极易误判病毒分布。
2、封群期间需持续复盘管理细节,灵活调整,才能在问题扩大前及时纠正。
3、在高风险区域,即便仅净化一个毒株,也能显著降低生产复杂度并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六、结语
本案例表明,“阳性稳定”可作为权宜之计,但彻底净化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和生产稳定性更为显著。养殖户应结合自身条件,对两种策略进行严谨的成本-收益评估,再做出科学决策。
原文链接:https://www.nationalhogfarmer.com/livestock-management/prrs-elimination-in-practice-one-farm-s-path-from-stable-to-negative
点击下方小程序码,免费猪病问诊
往期内容回顾
点个在看再走吧~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