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应激即将到来,蓝耳阳性猪场该如何应对?

image.png



引言

2025年夏季漫长而酷热,异常的高温,往往对应着秋冬季节比往年更恶劣的低温。养猪人刚度过了热应激的阵痛,马上就要迎来更让人揪心的冷应激。热应激时,母猪的生产成绩会有所下降,但往往不会激发疾病的活跃,所以热应激对很多养猪人来说还可以接受。而冷应激则相反,由于猪对较低温度的适应能力更强,秋冬季节往往母猪的采食量更好,奶水更好,生产力也是一年中最好的。不过冷应激往往跟疾病联系在一起,秋冬季节的蓝耳活跃,继发感染增多,会给猪场带来更大的损失。相比较来说,养猪人更怕冷应激。

 猪场蓝耳开始活跃

当突然的降温,猪场没有做好妥善的准备时,短时间内母猪群的抵抗力会下降,原本自身免疫力与蓝耳病毒的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蓝耳病毒就会在亚健康母猪的体内复制,出现病毒血症,并向外排毒,出现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猪场如果饲料质量不高,霉菌毒素在夏季积累过多,就会加重蓝耳的活跃。典型的特征就是母猪群的木乃伊胎比例增多,新生仔猪八字腿、“樱桃阴户”的比例增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 蓝耳病的典型特征

产房仔猪的流行性腹泻

随着猪场生物安全水平的提高和大部分经产母猪经免疫有一定抵抗力,目前猪场很少会出现大规模的流行性腹泻,而是出现头胎母猪和二胎母猪所产仔猪的零星散发。实际上,这种散发的病毒性腹泻也是猪场蓝耳出现波动的重要表现。

图片
图2.散发的仔猪病毒性腹泻 









保育猪的呼吸道疾病和继发感染

猪是怕热不怕冷的动物,维持在15℃的室温对于多数阶段的猪都是没有压力的,除了产房和保育舍的仔猪,仔猪在产房有保温箱和保温灯的帮助,小环境的温度高。而到了保育舍,在秋冬季节则很难达到断奶仔猪要求的温度。所以很多仔猪断奶后要面临断奶应激和冷应激的双重打击,很早就出现呼吸道疾病,表现从干咳(支原体感染)转为湿咳(蓝耳和巴氏杆菌等感染),进而发展为呼吸困难(如腹式呼吸)。另外,由于在怀孕阶段出现了蓝耳病毒的垂直传播,仔猪先天带毒,到保育舍10天左右开始出现更高比例的继发感染,如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弓背、“炸毛”,链球菌感染的关节炎和神经症状,增加了保育猪的死淘率。

图片
图片

图3. 保育猪的继发感染

育肥猪的PRDC

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寒冷的天气给病原的存活提供了条件。带猪消毒变得谨慎,病原存活的概率更高,很容易出现育肥猪PRDC的13周龄和18周龄 “墙”。

另外,秋冬季节为了保温,通风换气就变得困难。育肥舍密度高了虽然有利于提高室温,但同时也增加了室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干燥导致室内粉尘浓度增加,会进一步加剧猪群的呼吸道问题,从而影响育肥猪的饲料转化效率。

应对措施:

  1. 注意对突然降温的应对。除了产房仔猪和保育猪以外的猪群,哪怕持续13-15℃的低温也能适应,但是害怕突然的降温。所以要持续关注天气情况,做好应对降温的预案,在寒流到来时,通过各种途径(如使用热风机等设备),及时做好防护。

  2. 协调好保温和通风换气。冬季在温度较高的中午和午后,适当开窗通风或者开风机抽风,提高室内的含氧量,降低病原的载量,提高空气质量,进而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3. 控制蓝耳病毒在猪群的流动。当猪群出现木乃伊胎、死胎、弱仔增多,保育猪死淘率升高等情况时,说明猪群的蓝耳已经开始活跃了,此时应及时淘汰亚健康母猪(怀孕后期背脊骨突出;有明显的背部出血点、结膜炎;产死胎木乃伊胎的母猪)。另外,整个繁殖猪群通过2-3个月的爱乐新添加(20%爱乐新1000g/吨料或者3g/头/天的剂量每个月连续添加10天),阻断蓝耳病毒在猪群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如果是批次化生产的猪场,则每一批在怀孕60天、90天和围产期10天三个阶段添加爱乐新(20%爱乐新1000g/吨料或者3g/头/天的剂量每个月连续添加10天),连续使用3个月,以阻断批次内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图片

    图4.亚健康母猪

  1. 保育猪继发感染和PRDC的预防。为了提高保育猪的存活率,仔猪断奶后及时进行分群,根据体重差异分为3-4个等级,并按等级分栏饲养。断奶仔猪前7天,在没有地暖的猪场,保育栏内可加装简易的顶棚,并使用保温灯保温。对于体重低于5kg和病弱仔猪,前14天,使用粥料(使用温水)饲喂(料:水=1:3),饲料和粥料中添加20%爱乐新+10%伊克力康+VP3000(20kg教槽料中20%爱乐新20g,10%伊克力康20g,VP3000 20g)同时解决保育猪蓝耳发病和继发感染的问题。对于育肥猪,当出现咳嗽症状时,可全群使用拜妙林(80%泰妙菌素)150g/吨料+伊克力妥1kg/吨料的剂量,拌料给药7-10天。如遇紧急发病,则可按照相同的剂量先饮水3天,再拌料7天的方案。






image.png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