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猪价背后,下一波淘汰潮的目标,可能不再是散户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近期生猪市场持续低迷,价格一路下行,已跌至近年来的低位。国庆节后,全国多数省份猪价跌破每斤6元,部分地区甚至触及5元关口,绝大多数养殖企业陷入亏损。即便是行业龙头企业,也难以在当前的行情中独善其身。有数据显示,部分大型企业8月的养殖成本在每斤5.85元至6.2元之间,而当前猪价已低于这一水平,亏损压力普遍存在。不过,行业中仍有少数养殖场通过精细化管理,将成本控制在4.8元左右,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许多养殖户关心的是:猪价是否已经触底?现在是否适合抄底?未来又该如何应对?

当前猪价为何持续走低?
从供需角度看,近期猪价下跌主要源于产能的持续释放。自9月以来,养殖端出栏量大幅增加,但终端消费并未同步跟进,导致猪价加速下滑。进入10月,由于前期出栏计划完成度不高,部分生猪延后至本月出栏,进一步加大了市场供应压力。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全国生猪均价为每公斤12.9元,同比下跌近三成,创下四年新低。与此同时,能繁母猪存栏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虽有波动,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加上养殖效率的提升,如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和仔猪成活率的提高,未来六个月的生猪理论出栏量预计仍将保持增长,这对猪价回升形成压制。
未来半年猪价如何波动?
从周期规律来看,猪价的走势往往受能繁母猪存栏、仔猪供应以及季节性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根据现有数据推测,未来几个月的猪价可能呈现波动下行的态势。10月份,由于出栏量继续增加,猪价可能进一步探底。11月,随着二次育肥热度上升和消费略有回暖,猪价或出现阶段性反弹。12月,受腌腊旺季和集团场集中出栏影响,供应压力可能再次加大,猪价承压回落。整体来看,10月至12月的生猪均价可能在每公斤11.0元至11.8元之间震荡。进入明年1月,随着节日效应消退,需求回落,猪价可能再次下滑。2月因春节前备货需求,价格或有所支撑,但节后3月又将面临回调压力。综合判断,明年上半年猪价整体仍将处于低位运行阶段,行业去产能的过程可能刚刚开始。
中小养殖场如何应对挑战?
在行业整体面临压力的背景下,中小型养殖场尤其需要重视现金流与成本控制。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行业监测信息,根据官方数据调整生产节奏,避免盲目扩产或压栏。另一方面,应主动优化饲料配方、加强疫病防控,通过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在兽药等投入品选择上,建议优先选用质量稳定、性价比高的产品,避免因追求低价而影响养殖效益。同时,可以适当利用生猪期货等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或与周边养殖户形成互助合作,共享资源与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部分大型企业负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在行业盈利期通过“以量补价”实现了利润增长,但长期来看,高负债仍是潜在风险。中小养殖场虽不具备规模优势,但决策灵活、转型快,在行业低谷期更应稳扎稳打,不盲目跟风,也不轻易放弃。历史上每一次行业洗牌,都伴随着一批养殖户的退出,但也总有坚持下来的场户在下一轮周期中迎来转机。
猪价波动是生猪行业的常态,当前的低迷期既是对养殖主体经营能力的考验,也是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阶段。面对未来的市场变化,养殖户既要保持冷静,也要坚定信心。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控制生产成本、理性安排出栏,才能在周期波动中站稳脚跟。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一轮调整中守住根基,等待曙光的到来。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