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价飙 20%!补栏该冲还是等?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近期的仔猪市场仿佛迎来了一场“及时雨”,不少养殖户朋友的心情也随之由阴转晴。回想起几个月前,仔猪价格一度跌至百元区间,市场上甚至出现“贱卖无人问”的无奈局面,而进入11月以来,行情却悄然转变。全国7公斤仔猪均价已从10月中旬的低点稳步回升至200元/头以上,部分地区甚至突破240元/头,短短几周内涨幅超过两成。这样的变化,不仅让许多养殖户感到欣慰,也让大家重新开始思考接下来的生产安排。作为养猪行业的重要一环,仔猪价格的波动牵动着每一位从业者的心,理解当前行情背后的原因、把握未来趋势,对于我们合理安排补栏、控制成本、稳定收益至关重要。
一、价格企稳回升,区域差异明显
今年以来,仔猪市场经历了多次起伏。年初价格温和上涨,年中一度冲高,但随后便陷入连续数月的下行通道。尤其是7月以后,价格几乎“一路下滑”,到10月中旬时,全国7公斤仔猪均价已跌至170元/头左右,较年内高点跌幅超过六成,远低于行业普遍认可的成本线。那段时期,一些大型养殖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不得不以每头120元左右的低价出售仔猪,市场信心受到较大冲击。然而,转机在10月底出现,仔猪价格止跌反弹,短短一个月内累计上涨约50元/头,节奏快、幅度大,超出许多人预期。目前,南方如华南、西南等地的6-7公斤仔猪实际成交价多在230-250元/头之间,而北方地区则维持在200-230元/头,区域分化较为明显。同时,15公斤仔猪价格约在360元/头,虽较前期有所回升,但仍未完全覆盖成本,养殖端的盈利压力依然存在。
二、供需关系调整,推动价格反弹
这一轮价格上涨并非偶然,而是供需双方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生猪价格在10月中下旬出现企稳迹象,虽然整体仍处于低位,但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端的焦虑情绪。不少散户和中小养殖场陆续开始补栏,为后续育肥做准备,仔猪成交量环比增长超过20%,直接拉动了价格回升。另一方面,大型养殖集团在前期价格持续下跌过程中承受了较大亏损,部分企业每出售一头仔猪要承担60-80元的损失。为减少压力,从10月下旬起,许多企业调整了销售策略,增加了仔猪的自留比例,用于后续育肥,等待猪价进一步回暖。这一变化使得市场上流通的仔猪数量明显减少,在需求逐步恢复的背景下,进一步推高了价格。此外,能繁母猪存栏量的适度下降也为市场提供了长期预期支撑。据统计,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环比均有所减少,按照生猪约10个月的繁殖周期推算,这意味着明年中后期生猪出栏量可能相应收缩,猪价有望迎来回升机会。部分资金因此提前布局,进一步加速了仔猪价格的反弹。
三、短期支撑仍在,长期压力未消
对于接下来一两个月的市场,整体来看短期有一定支撑,但长期仍面临产能压力。从需求角度看,当前补栏的标猪有望在春节前达到出栏体重,赶上节日消费小高峰。南方腌腊需求逐步启动,北方年猪消费也进入旺季,这将进一步释放仔猪采购需求,为价格提供一定支撑。供应方面,大型养殖企业的自留策略短期内难以改变,惜售情绪仍存,市场仔猪供应偏紧的局面预计还会延续。同时,11月生猪计划出栏量环比有所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压力。综合判断,未来一两个月仔猪价格仍有小幅上涨空间,但受疫情、市场情绪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短期震荡。长期来看,市场仍面临不少挑战。本月下旬至下月上旬,前期二次育肥的猪源将集中上市,可能形成短时供应高峰;而能繁母猪存栏仍处于相对高位,产能去化尚未完全到位,未来生猪供应压力依然存在。终端消费复苏缓慢,屠宰企业开工率偏低,消费端对价格的支撑力度有限,这也决定了仔猪价格的上涨空间不会太大。
四、理性布局,稳健经营是关键
面对市场的波动,我们养殖户更需保持冷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决策。在补栏方面,不宜盲目跟风,而要密切关注生猪价格走势、集团企业销售策略调整以及市场供需变化。栏位充足的养殖户可以考虑在价格低位时分批补栏,避开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养殖成本和资金承受能力,合理安排规模,避免过度补栏带来亏损。加强日常管理、控制成本风险,是应对市场起伏的核心。疫病防控始终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季节交替时期,要严格执行消毒程序,科学安排疫苗接种,密切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最大限度降低疫病损失。饲料成本在养殖支出中占比最大,我们可以根据仔猪不同生长阶段优化饲料配方,选择性价比高的原料替代高价品种,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此外,猪舍的环境管理也不容忽视——保持栏内清洁、合理调控温湿度与通风、控制养殖密度,都能为仔猪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从而在价格波动中保持收益稳定。
仔猪市场的起伏,是行业周期与供需调整的自然体现。当前的价格回暖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提醒我们要清醒认识市场面临的长期压力。只要我们把握好节奏,做好生产规划,强化成本控制,就能在变化的市场中稳步前行。未来,随着行业产能逐步优化、供需关系渐趋平衡,仔猪市场有望回归更加平稳的运行轨道。我们不必过度焦虑,理性应对、科学管理,方能在这个行业中走得更稳、更远。
点赞
分享
收藏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