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着价格!未来半年,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最近一段时间,生猪市场的行情变化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价格在成本线附近来回调整,养殖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不少同行都感受到了经营的压力。三季度以来,传统上应该是消费活跃的时期,但市场整体表现却不及预期,行业整体面临不小的挑战。不过,市场从来都是起伏中见真章,只要我们理性看待、科学应对,就一定能在波动中把握节奏,走得更稳、更远。


一、当前市场:供需格局与价格走势

从整体供需来看,现阶段生猪市场仍处于供给较为充裕、需求逐步恢复的阶段。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水平,前期补栏的产能仍在陆续释放,这使得市场供应压力持续存在。与此同时,消费端的表现相对平淡,即便是节日前的备货,也未能带动需求的显著放量。鸡肉、鸭肉等替代肉类价格处于低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猪肉消费。反映到价格上,目前生猪价格主要在每公斤11元至12元的区间内弱势震荡,这样的价格水平导致行业亏损面较广,不少中小养殖户和部分规模企业都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不过,进口猪肉对国内市场的实际影响有限,国内消费缺口与政策调控共同作用,有效缓冲了外部冲击。

随着冬季传统腌腊、灌肠季节的临近,猪肉消费预计将逐步回暖,这将成为支撑后市价格的重要力量。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供给总量仍然偏高,价格回升的幅度可能有限,短期内市场仍将以震荡为主,大幅上涨或下跌的可能性都不大。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当前供需格局,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悲观,踏实走好每一步。



二、行业调整:产能优化与经营挑战

当前,生猪产业正处在产能逐步调减、结构持续优化的关键时期。从周期规律来看,产能的有效去化通常需要养殖端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亏损。目前,行业整体进入亏损阶段的时间还不长,自繁自养模式下的利润转负尚不足两个月,这意味着产能去化仍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一些关键指标来看,能繁母猪淘汰价格与生猪价格的比值仍处于相对高位,反映出产能去化尚未进入集中阶段。政策层面鼓励行业有序调整,部分头部企业也已开始主动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和出栏计划,这为整个行业释放了积极信号——我们正在共同推动市场回归平衡。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规模的养殖主体面临的挑战也有所不同。规模化企业凭借其在成本控制、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仍能维持一定的盈利空间;而中小养殖户在饲料、管理等环节的成本压力更大,亏损面相对更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养殖户没有出路。关键在于紧跟市场节奏,不盲目跟风补栏,也不恐慌性集中出栏,而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养殖策略,在行业调整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三、后市展望:短期回暖与中长期平衡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走势,业内普遍认为,四季度猪价有望呈现“先抑后扬、温和回升”的态势。10月中旬以来,价格可能已经触底,随着季节性消费的启动,后续有望逐步企稳反弹。但由于供给压力仍在,反弹的高度预计有限,整体以稳中有升为主。从中长期看,市场可能还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底过程。今年四季度的价格低点或许只是第一阶段筑底,明年上半年在供应持续释放、需求进入淡季的背景下,仍有再次探底的可能。只有当能繁母猪存栏有效调减、产能真正去化之后,市场才会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行业规模化水平的提升——目前规模化养殖比例已超过70%,头部企业对产能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这有助于减少市场的大起大落。未来,猪价有望在更合理的区间内运行,行业整体将朝着“供需平衡、稳健发展”的方向迈进。对我们养殖户来说,适应这一新常态,把握节奏、提升内力,才是实现长期稳健经营的根本。



四、实操建议:节奏、成本与风险并重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我们更应把精力放在那些自己可以掌控的环节上。首先,出栏节奏要合理安排。既不因短期价格波动而恐慌性出栏,也不盲目压栏等待高价。建议大家根据猪群健康状况和体重情况,适时安排二次育肥,在价格相对高位时有序出栏,实现收益落袋为安。

其次,降本增效是应对当前困境的核心。无论是规模场还是家庭农场,都可以从饲料配比、养殖成活率、日常管理等细节入手,尽可能降低单位成本。规模企业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精准饲喂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小养殖户也可以通过科学喂养、减少浪费、提升效率来缩小亏损空间。

此外,生物安全防控始终不能松懈。特别是在非洲猪瘟等疫病风险依然存在的背景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免疫等防控措施,是保障猪群健康、稳定生产的基础。一旦发生疫情,不仅会造成直接损失,还可能打乱整体经营节奏,影响后续收益。

最后,资金管理是稳渡难关的关键。当前行业仍处于调整期,亏损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建议大家提前做好资金规划,预留充足的周转资金,避免因现金流紧张而被迫低价出栏,错失后市回暖的机会。




养猪事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短跑,而是一场考验耐心与智慧的马拉松。市场的每一次调整,都是我们优化管理、提升能力的契机。只要我们稳住心态、科学养殖、严控成本、防范风险,就一定能在行业的波动中站稳脚跟,迎接曙光的到来。愿我们携手同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共同收获稳健与成长!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退租、停建、收缩战线…养猪巨头们悄悄在打什么算盘?

决战猪业巅峰! 当“猪王”放缓扩张,“肉王”大力建场

猪价“旺季不旺”背后,四季度能否迎来“绝地反击”?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